|
乳癌术后自我形象改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
|
乳癌术后自我形象改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由于乳房在女性一生中承担着三大功能:一是哺育婴儿特殊时期的短暂功能-母性功能,为社会属性;二是伴随女性终生的永恒功能-女性功能,体现在性爱方面;三是美学功能。故乳癌患者也表现出更多的社会心理问题。收集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乳腺癌患者32例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年龄30~62岁,平均46岁,均在全麻下行乳癌根治术,小学文化程度7例,中学11例,大专以上14例。
2 心理分析
2.1 怀疑与否认 因乳癌患者从发现乳房肿块到确诊为乳癌,时间很短,这种突变会引起患者强烈的思想和情绪变化,这不仅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折磨着患者。有些患者甚至否认自己生病,否认临床诊断。
2.2 恐惧、焦虑心理 一旦确诊癌症患者面临死亡的恐惧是最沉重的心理压力,常可导致坐卧不安、睡眠障碍,个别患者表现为在楼道徘徊。产生明显的紧张、悲观和不愿配合手术的抵触心理,难以发挥主动性配合治疗。
2.3 患者对形体改变带来的不适应 由于这一器官的特殊性,术前患者面对维持生命和保持体形的决策,特别是未婚女性常产生严重的恐慌与矛盾心理,担心影响社交活动和解决婚姻的困难,会感到生存无价值及难以面对的未来。
2.4 自卑心理 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们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勇气。
3 护理
3.1 术前我们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及时制订并调整护理计划,向患者提供各种主、客观信息,运用现身说法进行患者间的交流,通过心理支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
3.2 术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乳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好的一种使患者从心理、精神上得到安慰,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认感,以很好配合手术。
3.3 换位思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对持有怀疑态度的患者,我们满足其做各项检查的愿望,时时做到耐心、关心、热心,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第一、质量第二的道理,使她们很好配合治疗。
3.4 抚慰患者,给予精神安慰 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原因,给予精神鼓励。除做好精神调养和生活指导服务性工作外,讲述一些治疗性病例的治疗过程和疗养方法,使患者树立信心,精神上得到安慰、治疗上看到希望。
3.5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配合促进康复 家属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由于被疾病折磨,患者常将急糟的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而家人的辛苦和委屈又不被认可,极易产生心理失衡,因此术前家属的工作至关重要。
3.6 术后协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因乳癌术后给患者带来形体改变,术前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以顽强的毅力、意志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血液的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康复。
4 讨论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一旦确诊,应正确对待,有些患者误解为癌症=死亡,产生紧张、恐惧、疑虑和痛苦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形体改变带来的心理状态,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个医学论文: 80例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职业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