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友病患者自我及家庭护理 |
|
血友病患者自我及家庭护理
摘要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血液凝结方面的疾病,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输注凝血因子。由于血友病患者自发或受外力作用,常导致一些部位出血不止,而且有些部位出血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及其家人掌握一定的血友病护理知识,开展家庭自我护理,有助于患者减少出血,减轻痛苦,迅速恢复健康。
关键词 血友病 凝血因子 护理
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血液凝结方面的疾病,通过X染色体遗传,男性发病率约为5000分之一。正常的血液凝结是血液中许多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物质叫凝血因子,如果某一种凝血因子缺乏,就会出现凝血障碍,造成出血时间延长。血友病分甲、乙两种,它们分别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八(FVⅢ)和凝血因子九(FIX)。血友病按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分为轻度缺乏(6%~50%)、中度缺乏(低于5%)及重度缺乏(低于l%),而正常人凝血因子的正常范围在50%~200%之间,平均值为100%。轻度患者只在重伤、外科手术及拔牙时发病,中度患者只在拔牙及轻伤时才发病,而重度患者则会在不明显外伤或自发性地在关节、肌肉等部位出血。
目前本人所接触到的血友病患者中,80%以上患者的关节或肌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家人,特别是家长对血友病知识了解不多,甚至无甚了解,在患者少儿时期出现关节、肌肉等出血情况时,认为磕碰所致,去一些小医院甚至私人门诊就医,作单纯消炎处理,久而久之,造成残疾;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因家庭困难,加上对疾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治疗不够及时或病情得不到完全缓解,从而引起残疾。
其实,血友病患者及其家人只要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患者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拥有正常的工作、生活。
1 血友病患者的出血部位常有以下几种 ①关节出血:是血友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是关节出血会造成剧烈疼痛、关节肿胀、从而引发关节炎症,导致关节畸形和残疾;②肌肉出血:一般在大腿、小腿、腹股沟、前臂等部位,出血导致的肿胀能损伤神经和血管,引起肌肉永久性损坏和麻痹;③颅内出血:是最为严重的,能引起血友病患者的死亡。当患者出现易怒、嗜睡、头痛、意识混乱、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就应怀疑为颅内出血;④颈喉部出血:能引起颈喉肿胀、呼吸困难,非常危险;⑤血尿及其它内脏出血:血尿也是血友病患者常见的,另外,特别是患者在受外伤时,其它内脏部位如有小的损伤,也会引起出血不止,造成严重后果;⑥牙龈、眼睛、口腔、鼻子等部位的出血也是常见的,都应及时治疗。
2 治疗方法 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补充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①输注冻干凝血因子粉针剂,这是最方便、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冻干凝血因子储存温度在2~8℃之间,一般家用冰箱的冷藏室完全可以达到储存要求,药品的有效期可达两年。其输注方法和其它粉针剂完全相同,患者可在就近医院或私人诊所就可完成,甚至其家人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也可做到。②输注富含凝血因子的冷沉淀,但由于其储存温度为-30℃,期限一年,输注前在恒温37℃水中化开,且要求同血型输注,因此只能在医院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但有一点特别注意,血友病的治疗原则是:一有怀疑(出血),马上输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再出血造成疼痛,而且会缩短疗程,使患者迅速恢复健康,同时也减少了经济上的支出。只要治疗及时,有时甚至一次输注就可。
3 日常护理 血友病患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别注意:①预防性输注:作较剧烈运动前,为预防出血,要注射足够量的凝血因子;②手术或拔牙:要注射足量的凝血因子,并且还要有足够量的凝血因子补充和准备;③出血:危险部位的出血应先自行注射,然后迅速与医疗机构联系。关节、肌肉出血时,除尽快注射外,可用包上毛巾的冰块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疼痛;④用药:有些药品能加重患者出血,因此,要避免使用对血液凝集有影响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等;⑤锻炼:患者平时要注意关节、肌肉的科学锻炼,这样有助于出血后的迅速恢复。
血友病患者及其家人掌握这些简单知识并不难,但这些知识却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正确对待所患疾病,出现情况时有所准备,不至不知所措,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然,血友病患者的健康还需要全社会的帮助,需要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80例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