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
|
关节为轴心,促进交替地作30度和背层运动,可使股静脉血流量平均增加35%,搏动度增强5倍。指导家属行腓肠肌按摩,双手握腓肠肌按压,力度适宜,每4秒钟一次,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
2.3.3.4 饮食与饮水计划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丰富维生素,高纤维、富于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偏酸性食物为主,如西红柿、梨、苹果,可交替食用;在心功能允许下,可多饮水,降低血粘稠度。
2.4 观查指标 观查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2.5 经整理资料采用计数统计分析,X检验。
3 结果 通过应用预防计划护理程序。对预防AMI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效果。
附表 两种护理对并发下肢静脉栓塞表成的比较
分组 例数 已发生 未发生 发生率
预防组 30 2 28 6.67%
传统组 30 8 22 26.68%
X=4.32 P<0.05。
4 讨论
4.1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血流缓慢,血管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AMI后存在很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危险性,主要是因为此类病人同时存在多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首先,患者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对医护人员交代的绝对卧床,注意多休息等产生误解,造成卧床时间过长。其次,AMI患者年龄高,平均72岁,而有研究指出AMI在70岁以上的患者中71%患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AMI常合并有心力衰竭,也是AMI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对AMI患者制定有效的预防计划护理,可达到防止或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4.2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0例AMI行卧床护理,预防护理组发生率明显下降至6.67%。其结果表示,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方法基础上,加强预防计划护理,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此种预防措施简单实用,对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不增加病人的痛苦及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远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
2.荆志成,程赤声.静脉血程形成—肺栓塞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肺动脉栓塞方集
3.程显声.进一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肺动脉栓塞文集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婴幼儿手术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