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尿中有糖。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明,不良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根据糖尿病患者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患病早期,患者往往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态度,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首先帮助病人改变错误的认识,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及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   患者一旦被确诊,有的患者就出现失望无助感,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这种心理,从而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的内心的忧伤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有的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出现感觉过敏,精神紧张,失眠等。对于这类病人首先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然后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帮助其制订饮食计划,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正视病情,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一部分患者因患病不能照顾家庭,又需大量金钱治疗,从而产生自责心理,因此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让他了解目前虽然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   有一部分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从而产生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与治疗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糖尿康口服液质量控制研究
    深圳市居民糖尿病危险因子与Ⅱ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