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
|
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摘要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的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治疗需要持之以恒,甚至终身治疗,在住院治疗之余我们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院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用药。我科自2000年至今通过“生命网”对出院及门诊病人进行了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不等的追踪随访,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差这一长期困扰得到改善,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院外护理干预 高血压 用药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5年6月至8月住院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50例,诊断符合WHO/ISH的标准,出院后通过生命网进行院外跟踪随访、干预。
1.2 评估方法 门诊及病房专管护士为患者建立档案,(我们所干预的患者均为住院后出院的病人),记录相关内容,如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目前用药情况、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门诊随访时间、血压、胆固醇的动态变化。
2 干预内容
2.1 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 高血压患者首先要戒烟,避免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血压及身体的不利影响;坚持低盐、低钠饮食在高血压饮食护理中是首要的任务,食盐每日摄入量在5g以下。并注意食品的营养搭配,保证机体营养的需要;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多吃新鲜蔬菜及瓜果、多吃鱼类和豆制品,以增加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2 适当控制体重 控制热量的摄入,每餐七分饱,避免暴饮暴食。除饮食上限制总热量,还必须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
2.3 适度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也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而降低血压,但运动强度要应人而异,如打太极拳、散步、参加有益的公共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控制肥胖的有效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后,血液中的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肪蛋白成分增加,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下降。
2.4 自我血压的监测 高血压病病程较长,由于种种原因,患者不可能每天到医院测量血压。因此,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非常必要,也是很重要的。有专家认为一天中血压的监测时间为6:30、12:30、16:00,可掌握一天当中血压的峰值,一般认为血压控制在135/80mmHg左右为最佳,此时,心血管危险性最小。在降压过程中教会患者必须做到温和、适度,降压不可过快、过低
2.5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 定期通过“生命网”通知患者或其家属参加高血压知识方面的讲座和分发相关资料,通过讲解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病因,临床表现、临床用药,以增加全民防病意识和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并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如肥胖、高盐饮食、饮酒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精神紧张等。
3 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的控制,对药物知识的了解及服药依从性均有显著上升,P值﹤0.0001。
用药依从性干预前后的变化
药物知识 血压控制 用药依从性 &nb[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50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态分析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