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室引流护理 |
|
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持续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颅内高压的重症患者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抢救其生命。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59岁,引流管放置时间3~14天,平均5天,均未见术后感染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1.2 当病人出现头痛剧烈、呕吐加剧、躁动不安等典型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同时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禁食、剃头、配血、皮试。
2.1.3 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详细说明病情及手术的重要性、预后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配合治疗。
2.1.4 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2.2 术后护理
2.2.1 病人术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引流管、引流瓶,各接头部位用消毒纱布包裹。引流瓶挂在高于病人头部10~15cm,使颅内压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引流瓶高度,保证有效的引流速度。过高引流速度过慢则不能达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引流速度过快,则出现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裂孔疝等严重并发症。
2.2.2 患者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度,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角或脱出,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倒流。病人较烦躁时要防止抓引流管并适当给予约束。复查CT需搬动患者时,暂夹闭引流管,保持头部与躯体成一直线。
2.2.3 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及量 注意引流量每天不超过500ml为宜。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正常情况下术后引流液由暗红色逐渐变淡,引流出血性脑脊液证明有活动性出血,引流出浑浊脑脊液证明有感染。
2.2.4 枕上垫无菌治疗巾,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每天更换引流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应先夹闭引流管,接头处严格消毒后更换新的引流瓶,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注意伤口敷料及各衔接处敷料干燥,发现敷料湿时应考虑引流管漏液或阻塞,要及时检查和处理。血块堵塞引流管时可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通管,必要时经引流管注入2万单位尿激酶以溶解血块[1]。
2.2.5 脑室引流不宜时间过长,一般持续引流时间7~10天,最长不超过14天,应给予处理。病情稳定考虑拨管。拨管前先将引流瓶持高至20~25cm处观察2日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由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时应重新放开引流管,可考虑做脑脊液分流手术(脑室—腹腔引流术或脑室—心房引流术)。若无不适可夹管2日,2日后正常无不适反应可考虑拨管。拨管后切口覆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抬高床头30度,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防止脑脊液的渗漏。
2.2.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室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尿管等等。每天口腔护理两次,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留置尿管者保持外阴清洁,每天膀胱冲洗及尿道口消毒两次。便秘者给予缓泻剂,避免患者过分用力,以防引起继发性出血。
2.2.7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并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1.邢治刚,陶思祥.现代神经病治疗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49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氧液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治疗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抢救复合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