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热凝术的护理 |
|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射频靶点热凝术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关键在于消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我院在美国GE公司的高分辨率十六层螺旋CT引导下,应用瑞典LeKsell射频治疗仪的椎间盘治疗电极在突出部分的病变髓核部位直接射频热凝,使突出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小体积,从而使突出的髓核马上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手术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6岁。术前均经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5S1突出7例,L4/5突出10例。
1.2 手术方法 腰椎CT定位,找出体表进针点和确定进针方向、深度,用龙胆紫进行定位标记。常规消毒、常规局麻,将射频穿刺套管针穿刺进入人体选定靶组织,经CT证实针尖已到达预定位置后,拔出管内穿刺针芯,插入电极,依据实时同步阻抗监测和声音监测确定宏观位置,经过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就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毁损温度和时间进行治疗。射频发射率:512KHz(确保达到6°C/s),温度范围74~92°C,时程400~500s。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效果,及时解答病人的疑问,耐心讲解手术方法和原理,介绍既往手术患者的情况,从而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
2.1.2 手术间准备 要求手术间符合手术条件,术前紫外线照射1小时。
2.1.3 物品准备 检查射频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术间摆放好手术所需物品,如俯卧位体位垫、手术敷料无菌包,无菌手术衣,常规器械包等,一次性射频穿刺套管针2支(外套管直径0.7mm)、灭菌射频电极2套,氧气装置一套,备急救药品。
2.2 手术配合
2.2.1 患者进入CT室后给予安慰、关心,消除紧张情绪。建立静脉通路备用(最好使用软管静脉留置针)。
2.2.2 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四肢放舒适位置,用酒精纱布清洁小腿皮肤,贴负极板,与射频仪导线连接。
2.2.3 协助医生着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台,穿刺处消毒铺洞巾,局麻后,递射频穿刺套管针,穿刺完毕,再次CT定位无误后,递电极与医生插入取出穿刺针芯的套管针,配合医生将电极与射频仪导线相连,注意无菌操作。根据医嘱选择温度及治疗时间,同时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术毕,用无菌敷料遮盖针眼局部按压3~5分钟,并保持敷料干燥。
2.3 术后护理
2.3.1 体位护理 手术完毕,将病人平车送回病房,平卧硬板床6~8小时,避免出现脑脊液漏,四肢可做适当屈伸运动。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应全面协助其生活护理,6~8小时后可佩带腰围下床,3日内卧床休息为主,3日后可佩戴腰围在病区内散步、行走。
2.3.2 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活血化淤、改善循环药物,观察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
2.3.3 饮食护理 告知病人进食富含粗纤维、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
2.3.4 褥疮预防 因病人需平卧6~8小时,为避免出现压疮,要为病人准备软硬适度、平整无渣屑的床铺,着舒适内衣,6~8小时后每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保持肩和臀在同一水平线,避免脊柱扭曲。
2.3.5 功能锻炼 术后二周应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动作幅度、力度、次数、时间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力不同而不同,由简而繁,由轻渐重,循序渐进。腰背肌锻炼能增强脊柱稳定性和腰背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方法可采用飞燕式、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每天3次~4次,每次50下左右,坚持6个月以上。①飞燕式:一步:病人俯卧于床上,两上肢后伸,抬头挺胸,使头胸和两上肢离开床面。第二步:两腿伸直向上抬高,开始时两腿交替进行抬高,然后两腿同时抬起。第三步:病人头胸和两下肢同时抬起,两上肢后伸,腹部着床,身体呈弓形,如飞燕点水姿势故名飞燕点水法。②五点支撑法:病人用头,双肘、双足作为支撑点,使背部,腰部、臀部向上抬起悬空后伸。③三点[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静脉留置针正压穿刺置管的临床运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氧液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治疗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