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注射室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的观察比较及护理 |
|
nbsp; 6 66.7
大小便失禁 0 0.0 3 33.3
抽搐 0 0.0 3 33.3
意识障碍 0 0.0 5 55.6
3 护理措施
3.1 血管抑制性晕厥
3.1.1 预防 注射或抽血前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情绪,除必须空腹抽血者外治疗宜按排在餐后进行,对既往有“晕针”史者治疗前尽量采取平卧位。注射时做好“两快一慢”减轻疼痛刺激,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注意观察病人面色有无苍白、有无出虚汗,询问有无心悸、胸闷、头晕、恶心等。
3.1.2 处理 一旦发生晕厥立即将患者平卧位,松解衣领并抬高下肢,监测心率和血压,静脉注射多巴胺3~5mg,必要时5分钟后重复一次。如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可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症状严重及短时间内不能缓解者立即予以输氧,并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
3.2 过敏性休克
3.2.1 预防 熟悉常见的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高敏患者应避免进入环境中有青霉素类药物的区域,准确掌握各种药物的皮试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射过程中认真观察病人面色、神志、脉搏等变化。
3.2.2 处理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争分夺秒紧急抢救,立即停药并将患者平卧位,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输氧,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预防喉头水肿发生。如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报告医生组织抢救。
4 讨论 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有本质的区别。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机体儿茶酚胺过渡分泌,引起血管收缩、心脏收缩力加强,刺激血管壁及心内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发生血管抑制性晕厥[1];过敏性休克是由于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导致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在过敏性环境下机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释放出过敏介质,这些过敏介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 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