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注射室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的观察比较及护理 |
|
门诊注射室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的观察比较及护理
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是门诊注射室常见的导致病人晕倒的主要原因,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将其迅速准确的区分并及时正确地采取处置措施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我院门诊注射室的一组病例资料探讨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的区别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3年4月~ 2006年4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治疗发生晕倒的患者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9~76岁。血管抑制性晕厥33例,其中发生在静脉抽血时12例,静脉注射时16例,肌注时5例;过敏性休克9例,其中发生在静脉注射时5例,肌注时4例。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
2 护理观察
2.1 血管抑制性晕厥 特别是首次注射或抽血者,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发生晕厥的患者均在坐位姿势下接受注射,其原因可能与体位有关,本组资料8例在空腹状态下发生,可能与低血糖有关。抽血或注射后短时间内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缓慢细弱、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继之突然晕倒,意识丧失数秒后清醒,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
2.2 过敏性休克 1例对青霉素高敏患者因身边患儿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解小便而发生过敏性休克,5例注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时发生,3例肌注多抗甲素时发生。患者突发心悸胸闷、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喉头梗塞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消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烦躁不安、严重时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抽搐或昏迷等,少数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皮疹。
2.3 血管抑制性晕厥与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比较
血管抑制性晕厥(n=33) 过敏性休克(n=9)
临床表现 例数(n)百分率(%) 例数(n百分率(%)
头晕眼花 26 78.8 9 100.0
面色苍白 33 100.0 9 100.0
口唇发绀 0 0.0 6 66.7
出冷汗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 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