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住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
|
首次住院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 情感性精障碍 护理
首次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与复入院病人比较,药物疗效明显,住院时间短,家属对病人康复期望大。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安全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1]。
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期间首次在我院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45例,男30例,女15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住院时间最短30天,最长120天。年龄最小18岁,最大46岁。按照我院制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护理实施计划,从病人住院第一天起由专业护士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指导。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服药情况、入院前三个月有无社会心理因素等。
2 护理措施回顾
2.1 病人入院第一周,由于正处在症状高峰期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生活起居均处于被动状态,多由护士督促完成。经过初步药物治疗,对医院环境逐步适应。病人自第二周可以接受入院指导,接受自理技能的指导。给予介绍主管医生及护士,指导病人了解和遵守病房的作息时间,护士主动关心病人,让病人感觉到生活上有困难护士随时可给
予帮助。
2.2 院内为病人提供了小手工操作、体疗、音乐治疗等,在病人住院第3周始,随着急性症状缓解,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在治疗前,告诉病人治疗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由治疗人员详细指导病人参与,将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3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将会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和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病人住院第3、4周,护士要着重讲解疾病知识,从疾病名称及主要治疗方案开始。此阶段,护士指导病人了解自我,同时鼓励病人建立自信心,使病人与护士紧密配合,遵循护士的建议,配合治疗和护理。
2.4 病人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后,护士应重点教病人药物方面的知识,包括药物的名称、每天服药的时间、药物的治疗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出现副作用时应怎样应对、必要时寻求医生护士的帮助等。经过护士反复耐心指导,强化了病人在服药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在此阶段同时告诉病人维持正常饮食,暴饮暴食、拒食都会影响治疗。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饮开水,以助药物的排泄,减少药物副作用。
2.5 病人住院第4周后,护患之间已有相互了解,病人对护理人员感到信任。此时,选择适当的时机让病人认识自己的情感失控是病态,从主观上主动调整情感和行为[2]。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心理疏导,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3]。若病人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帮助病人克服,引导病人倾诉他的期望和面临的困难,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与宣泄激动和愤怒。
2.6 出院指导应在病人出院前1~3天进行,内容包括精神症状的识别、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疾病复发的征象、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掌握自我调控以适应家庭和社会角色、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出院后如何复诊等。
3 讨论
3.1 心理社会因素中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在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年轻人来说,社会竞争激烈、失业、超负荷的工作、学习压力。对中年人来说,工作负担过重、晋升、工资调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受到批评处分等。对老年人来说,配偶、子女的伤亡等也难以接受[4]。
3.2 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是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各项护理的基础。治疗性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以帮助病人为目的所建立起来的专业性关系,可以达到治疗性的结果,被认为是精神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精神科护士在与首次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接触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掌握时机,运用沟通技巧,减少病人对新环境的不安全感,建立信任感,病人才愿意暴露思想,愿意接受护士的指导。
3.3 护士要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抱着真诚帮助病人的护理服务观念。在护理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时要反复、耐心地诱导病人理解所实施护理计划的内容,把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及有关辅助治疗等教给病人,让其了解发病、治病的一般常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此护理计划的实施在护士帮助病人了解自我、适应角色的转换、促进疾病的康复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4 首次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家属希[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关节镜下膝关节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一个医学论文: 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