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退休老干部患者的心理护理 |
|
离退休老干部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护理工作不但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也涉及社会科学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既有理论上的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人不仅具有血肉之躯和各种生理活动的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有思维、有情感和各种心理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者。因为年龄关系一些身居领导岗位的老同志离开了工作岗位。几十年的操劳,使一些老同志生病住院,现实生活中与原来在位时的生活内容、质量变化的落差,使其心理状况较其他老年人有些独特之处,故心理护理也有所不同,根据老干部心理问题类型的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只有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老干部的康复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现将对患者心理类型分析及其护理措施浅谈如下:
1 孤独型 离退休老干部普遍存在孤独心理,尤其是离退休前担任较高职务者,在职时有明确的重要的分管工作,工作日程有人安排;生活琐事有人照顾,下级干部每天请示,汇报,处在重要的繁杂的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之中,生活充实,紧张,忙碌,有作为,充满活力。离退休以后与昔日繁忙的工作告别,没有了请示汇报,没有了前呼后拥,只有平静的寻常的百姓生活,心理上有一种空虚感,失落感。身体不适住院后,在家的生活规律也被打乱,同志亲友不能时刻相伴;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的陌生感,使病人更感孤独,寂寞,感到了自己的位置变化以后,不再被人需要,不再受人尊重,认为人老了,没用了,久而久之,烦躁不安,易怒,多疑,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变化,因此孤独对老年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
护理措施:入院时,护士应热情相接,礼貌相待,认真介绍入院护理流程,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入院后,护士要主动接触病人,注重护患沟通,注意沟通技巧,运用通俗语言,向病人说明所患疾病的一般常识,包括病因,症状及预后,做好健康宣传,以消除病人的疑虑,安心接受治疗,解除与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康复充满希望,同时从生活上给予周到的照顾,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大家共同关心病人,使病人摆脱孤独寂寞感,在行动上配合治疗与护理。
2 自尊心理 老干部患者,在往日的工作中已习惯于发号施令,社会地位使某些人养成了强烈的自尊心理和固执性情,有强烈的优越感,离退休后,虽然情况有所改变,但他们仍然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入院后,面对病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又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按时接受医生的查房及护理治疗,活动受到了约束,对此感到别扭,不习惯,常常由于没有在单位时那种尊重感而自尊受到伤害,导致病人角色的适应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配合治疗,要求用新药,用贵药,今天要求这个,明天要求那个,稍不顺心就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要求出院,这种不良心境可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对疾病的康复影响很大。
护理措施:护士应特别注意维护其自尊感,在其埋怨或发脾气时应忍让,对病人的态度给予谅解,对其正确的要求,合理的建议,应尽量尽快给予满足。即使是无理要求,当时也不能与病人争吵,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反复耐心地给予解释,用热情和关心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心理上的满足。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对治疗及护理措施加以科学的解释,使病人懂得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对疾病起到协助治疗和益于康复的作用,如患者张××在工作和退休的转折阶段,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生活内容和节奏都发生了改变,开始不适应,认为人们不再尊重他,重视他,需要他,心情苦闷,日夜胡思乱想,影响了饮食和睡眠,心脏病发作入院。入院后,治疗上挑好医生,护理上挑老护士,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这种情绪,导致血压升高,心绞痛加重,医护人员主动接触他,关心他,告诉他离退休是光荣事,是国家对他们的照顾,大家仍然尊重他,爱护他,遇事婉言相商,诚恳解释,使病人感到大家对他尊重,关心主动配合治疗,病情渐好转出院。
3 消极心理 老干部患者,有些由于年龄偏高,往往体质差,慢性病较多,容易复发,入院后,吃药打针,各种检查集于一身,加之有些患者反复发病,近期疗效不明显,使其对治疗前景产生了消极情绪,对检查结果,诊疗,医嘱均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医生能治好自己的病,听天由命,表情冷漠,少言,消沉,不能入眠,不按时按量服药,拒绝治疗。
护理措施:要及时给他们传递治疗效果,多进行鼓励、安抚工作,让他们看到疾病的转机、治愈的希望,要使他们建立和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并给予康复指导,使他们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护士要善于用医学知识科学地回答病人[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病房护士针刺伤后感染的预防 下一个医学论文: 开塞露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