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 人性化护理在家庭中的应用 |
|
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在家庭中的应用
摘要 开展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在家庭中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护士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还要有高超的业务技能,并用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到位。本作者以本科在几年护理300例病人的实践与探索中把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家庭护理中针对不同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发放调查表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对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使人性化护理贯穿于家庭护理的全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性化护理 家庭中应用
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指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病人人格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2]。以人为本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以人为本具体的实践和应用[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也呈上升趋势,给家庭护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些心脑血管病的恢复期治疗、肿瘤晚期的临终治疗,都渴望在家庭中进行,我科自2000年初~2004年9月对300余例上述疾病进行了人性化的家庭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00例病人中男性185例,女11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危重病例16例,占病人总数的5.3%,脑血管恢复期治疗255例,占病人总数85%,其他疾病(慢支肺感染、冠心病等)42例占病人总数的14%,晚期肿瘤患者3例,占病人总数的1%。
2 方法
2.1 初始计划 家庭护理初期仅以家庭输液为初衷,脑梗塞的病人每年预防性输液1~2次,每次输液10~15天,只是到家中把液体输上,教会家属如何换液,拔液,进而有需要下胃管的,需导尿、灌肠,气管切开内套管换药等,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周密安排 家庭护理的病人逐渐增多,病人家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病人和家属的需求,护士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走访病人及家属,发放需求调查表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问题,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对家属进行护理知识培训。科内研究决定对高难技术操作,如气管切开内套管植入,下胃管等,派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老护士或护士长前往患者家中进行护理,这样既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又拉近了护患关系,使家庭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 人性化护理在家庭中的应用
3.1 人文关怀在护理过程中的体现 关怀(caring,又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4]。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善于从不同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5]。例如,我们在为一位脑梗塞患者下鼻饲后,发现患者有皱眉头及哭的表情(患者为脑梗塞后吞咽咳呛)就在患者身上查找原因,经过全身检查,发现患者会阴部发红破溃,是由于塑料尿套不透气几天不更换,会阴部未及时清洗造成。护士就应教会家属每天一次在病人小便后,将尿套取下,清洗会阴部,稍干燥后换上另一干净尿套,将换下的尿套清洗后晾干备用。这样病人即感到舒适,又不至于尿床,事情虽然不大,但它可以体现护士观察细微,体贴病人的痛苦并为其解除痛苦,使人性化护理得到具体体现。
3.2 家庭成员渴望更多信息 患脑梗塞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患了此病不能活动极为痛苦,作为家属在家护理都渴望得到护理方面的知识,让病人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点,他们需要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发展现状,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T.P.R.BP的测量)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案和愈后等,满足病人家属的信息需要可为家庭参与护理奠定基础[6]。例如,鼻饲患者每日喂饭4~5次,饭前饭后喂少量水及膳食搭配,每天应为患者做口护1~2次防止感染,并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及时清洁皮肤,保持床单位整洁,并每天擦洗会阴一次,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病人感到舒适家属感到安慰。随着医保政策的出台,在医院期间进行诊断与治疗。恢复期的治疗与护理都需要在家庭护理中实现,[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 下一个医学论文: 预防医院感染中的若干护理措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