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
|
消毒处理后不包扎或不贴创口贴的占54%,并不意识到这样暴露伤口再进行其他操作时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伤后大部分没填表跟踪。临床上部分护理人员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时不戴手套,接触化疗药物时不知道如何防护。
3.4 护理人员某些操作时不规范 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刺伤是护士给病人拔针后,因为又要急着为另一病人拔针,就把拔出的输液器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在插针头的过程中,就极易被针头刺伤另一个用来固定输液管的手上,还有一定比例的刺伤是在回套针头的帽时被刺伤,再就是加药时不按操作规程,为赶时间,一个手拿着安瓿,一个手拿着注射器,两手之间没有支撑点,这样也极易被加药的针头刺伤,这些都是护理人员本身违反操作规程而致刺伤的。
4 对策
4.1 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配置,弹性排班,根据工作强度增加护理人手,增派值班人员,医院管理者不能一味的减少护理人员,以为人少一样能把工作完成,这是个陈旧的管理理念。其实,充裕的时间是质量的有效保证,只有好的护理质量才有好的医疗质量,同时也是防止发生伤害意外的有效措施。
4.2 加强护理职业安全教育 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教材课程设置中,中、高等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护理学及职业暴露的护理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护理继续教育侧重于“三基”的培训,而对职业防护和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不够重视,这就造成了护士工作中不知如何更好地进行防护,发生刺伤后如何处理,使护理人员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毛秀英等做过一项实验,将北京9所护士学校即将走向护理岗位的学生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讲授“如何防范针刺伤”,另外一组学生在上岗前不接受这项教育。然后跟踪调查所有实习护士在实习阶级遭遇针刺伤的情况。结果发现,接受过培训的学生的这一比例是19.53%,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学生的这一比例却高达53.88% [2] ,所以防护的培训教育是很必要的。再就是伤后的处理,极大部分的护理人员伤后没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有部分护理人员根本就不知道要填表上报给院感办追踪检验等,而是错误的认为只是一个小伤,没必要进行那么复杂的上报填表等工作。
4.3 护理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应到位,务实 要从防止工作人员尽可能的减少刺伤的目的出发,而不能一味地为了节省材料,增加护理人员受刺伤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一旦发生针刺伤,应进行检测观察。
4.4 护理人员要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有较多的刺伤是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时受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习惯,才能在工作繁忙时仍按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这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身边的危险因素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 随着现在发现更多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由于针刺伤而感染到多种血性传染病,己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特别是护理人员的专业人员的重视,相信在今后的几年会引起更多的医学专家的关注。希望广大的护理同行们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最大可能的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国英,应菊素.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428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80例自控式硬膜外镇痛分娩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多种方法对早期脑梗塞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