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TR |
|
手部血液循环恢复情况,如果手部血液循环在10秒内恢复正常,说明患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可以行桡动脉穿刺。另外,术前尽量在上肢进行静脉穿刺,维持血管及皮肤完整性。
3.1.4 其他准备 双上肢备皮(范围:双侧手掌至腕关节上10cm处,汗毛稀疏者可不必备皮),腹股沟区也需备皮,如果桡动脉穿刺不成功,可改由股动脉穿刺;做碘过敏试验;常规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化验。
3.2 术中护理
3.2.1 患者体位 取仰卧位,右臂平伸并外展45°,置于专用托架之上,腕关节下方垫绷带卷使之保持在过伸位。静脉通路建立在左侧下肢。
3.2.2 观察和配合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通报异常情况,根据手术要求,准确,快速地递送手术所需材料,并根据患者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准备药品和器械,及时予以处理。
3.2.3 压迫止血 造影及介入治疗完成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利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进行压迫止血。方法:先轻轻拔出动脉鞘管约3~4cm,展开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气囊置于桡动脉侧,并将气囊中心的绿色标志点对准穿刺点近端约1.0~2.0mm处,利用锁扣固定在腕部,要求松紧适宜,避免对神经和尺动脉的压迫,再用专用注射器向气囊内先注入5ml空气,然后边继续向外直至完全拔出鞘管,边继续注入10ml空气,使气囊完全充盈以完成对穿刺点的充分压迫。该压迫装置为全透明结构,可方便地观察到穿刺点情况,上血效果如何、是否有出血、血肿现象均可一目了然,见图1、图2。如仍有渗血,可适当加大空气注入量,但最大不宜超过18ml。另外,利用胶布将锁扣位置再次固定,可以避免压迫装置以外情况下滑脱,导致出血。
3.3 术后护理
3.3.1 手部血循环的观察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进行压迫止血后应定时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触摸手指皮肤温度,如果病人诉手部发麻,出现手指颜色青紫,手部浮肿,提示压迫过紧,可适当减少气囊注气量,如1~2ml,以既不出现穿刺点渗血,又不引起手部血循环障碍为宜。
3.3.2 手部的护理 术后用皮尺测量腕围,如果在短时间内腕围突然增大,则提示有出血或静脉回流障碍的可能,应立即寻找原因给予对症处理;适当抬高术侧手臂,减少因静脉回流不畅致手部肿胀及病人的不适;不在穿刺侧肢体做血压监测,以免加重手部的肿胀;不在穿刺侧做静脉输液或者采血,以免肿胀加重或者难以正确判断因渗漏引起肿胀或是出血所致肿胀。
3.3.3 压迫装置加压时间 术后2小时后如无穿刺点渗血可进行第一次放气2ml。以后每隔2小时放气2~4ml,直至6小时后确认伤口出血停止,即可解除压迫装置。在放气减压过程中如果出现出血现象,可所抽出空气重新注入气囊,即可再次止血。并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解除压迫装置的时间。
3.3.4 健康宣教 术后嘱患者注意腕关节制动,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防止再出血或穿刺部位的感染。
4 结论 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备了止血简便、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痛苦更小、术后更舒适等优点[3,4],正越来越多地被术者和患者所接受,临床开展日益普及。我们使用日本TERUMO公司产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进行术后的压迫止血,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与传统使用弹力绑带进行包扎止血的方法相比: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便于随时观察穿刺点情况;气囊选择性压迫桡动脉,尺动脉不受压迫,不易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患者自身也能观察到止血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和疑虑,能主动配合术后护理。手术前后良好的护理措施,加强术后手部血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邦霞,何贵蓉.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04;18(4):691~692
2.李影.介入性心脏病学与护理和康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3~14
3.Kiemeneij F,Laarman CJ,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linal coronary andioplasty6 by the radial,brachial and femora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食管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妇科病人的情志致病与情志施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