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
|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570311) 陈雪娟 何青云
摘要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正确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降低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脏手术 呼吸道 护理
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我院施行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5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2月~35个月,体重3~10.5kg,呼吸机使用时间2.5h~120h,治愈55例(占93.2%),死亡4例(占6.7%)。
2 护理
2.1 气管插管期间的护理
2.1.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由于患儿气管狭窄短小,气管插管易发生插管脱落、堵塞,过深则顶于隆突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发生急性窒息或一侧肺不张,因此,应将插管牢固的加以固定,经鼻腔插管的患儿,应在患儿左右脸颊部用胶布将寸带向上提拉固定,每小时核实一次插管在门齿或鼻腔的长度。插管在口腔外段不宜过长,除了有可能折曲而引起窒息外,还增加了死腔量。
2.1.2 患儿的镇静 患儿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时,若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同步或者出现焦虑与不安、躁动,极易造成气管插管移位擦伤气道或出现喉头水肿,甚至气管插管脱出。因此,可选用适当的镇静剂、肌松剂(吗啡、芬太尼、仙林等)使患儿达到一定的镇静水平。
2.1.3 合理使用呼吸机 根据患儿情况,正确设置呼吸机各项参数,患儿返回监护室时给予控制辅助呼吸模式(A/C),待患儿清醒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呼吸(SIMV)模式,潮气量(TV)8~12ml/kg体重,呼吸频率(RR)20~40次/min。呼吸比1:1.5~20,氧浓度80%。30min后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再次调整各项参数。患儿心功能稳定,自主呼吸恢复后,逐步减少辅助呼吸次数,当呼吸频率减到4次/min时,可以暂停呼吸机,给予气管插管内吸氧6L/min,吸氧30min后复查血气分析正常即可拔除气管插管。
2.1.4 良好的湿化,给呼吸道管供应充足的水分,保持粘膜纤毛的正常功能,以利于痰液的引流,可用加热器将蒸馏水加热,使患儿吸入近于饱和、湿度在60%以上的气体。
2.1.5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气管插管病人在吸痰期间,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往往会引起低氧血症和心律的改变[1],因此,我们采用:由两人操作,吸痰前给纯氧辅助三分钟,首先吸净大气管内的痰液,再于吸气时间气管内注射1~3ml无菌化痰稀释液,用简易呼吸囊膨肺3~5次,充分膨胀肺泡,使细小支气管内的痰液挤至大气管,然后吸干净分泌物,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不宜超过气管插管,以免呼吸道粘膜损伤,吸痰管的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引负压为13~15kpa,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秒。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须严密监测心率,如心率过快或突然减慢,出现紫绀,应立即停止吸引。
2.1.6 胸部体疗 翻身拍背是预防肺不张,促进循环,改善肺功能的重要措施,在吸痰前听诊肺部呼吸音,评估呼吸状况及痰鸣音部位改变体位,行肺部叩击,护理人员的手握成空心状,自下而上敲叩患儿的背部,注意勿叩击肋部以下及脊柱区域,并注意患儿有无不耐受症状。
2.2 拔管后呼吸道的管理
2.2.1 拔管后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
2.2.2 定期胸部体疗的及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是预防肺不张,促进循环,改善肺功能重要措施。术后48h内或已有肺不张时,应每2~4h翻身拍背1次,也可抱起来扣拍背部,痰液粘稠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4次/[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纯氧加白蛋白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川芎常用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其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