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门诊输液室的量化护理管理


   门诊输液室的量化护理管理  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门诊输液室的量化护理管理,将传统的管理方式与量化管理方式进行比较。量化护理管理,具有明确各班职责和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责任到位。经过一年多实践,得到病人、护士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门诊输液  量化管理    现代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要求应尊重护士的创造性,发挥护士的潜能,尊重护士的劳动价值,使护士具有参与感和成就感。护理人员的客观能动性发挥越好,护理管理的效应就越大[1]。根据现代护理工作特点,采用量化护理管理具有同样的作用。 1  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特点 1.1  输液室的一般状况  每天患者的流量在230~280人之间,护士人数每日5~6人,经常出现输液等候时间长的现象。 1.2  存在的问题  由于输液室工作量大,家属多,环境嘈杂,护理人员相对少,护士工作压力大,风险高,一旦输错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当患者的要求稍有忽视,易产生矛盾,一旦协调不好,就产生投诉。护士之间配合及工作能力存在差异,同志之间关系影响工作效率。 2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特点 2.1  传统管理方式  责任难以落实到位,由于患者流量大,各班分工不同,患者输一次液要经过四位护士完成全过程,即收药班、辅药班(负责溶药)、治疗班(负责静脉穿刺)、巡回班(观察患者在输液中的病情变化,输液中途加药及输液结束的拔针)。要求各班护士认真查对,按流程操作完毕在处方上签名,但是因多种客观因素始终不能按要求做,一旦出现问题或患者投诉,无法了解事情经过及落实责任人。 2.2  传统管理难以到位的原因分析  护士不重视,有章不循。总是强调“忙”为客观理由。管理者反复要求亦不见成效。管理难度大,每天230~280人患者输液,每位患者要经过4道程序,才能完成输液。做为管理人员只能反复强调、督促大家自觉遵守操作规程,仍然存在护士签字不完整,工作效率低,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病人的需要。 3  量化护理管理 3.1  具体做法  护士在收药、溶药、静脉穿刺、中途加药经过认真核对后按流程操作完毕在处方上签名,做为护士工作量化的依据。管理人员每天将收回的处方以护士签名进行量化统计,每月将30%的奖金与量化工作指标兑现。 3.2  量化管理的优点  责任落实到人,各班操作后在处方上签名达到100%,加强了责任心。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由原来的30~40分钟缩短到10~15分钟,投诉由原来的每日有投诉减少到一年4~5件。各班分工明确,又能密切配合。 4  量化管理对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要求 4.1  对管理者的要求  思想准备要充分,每天要挤出时间统计工作量且要有始有终。做为管理人员要公平、公正,对于不利于工作的种种因素要及时协调。对于影响同志之间团结所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批评并制止。 4.2  对护士的要求  统一思想,护士对量化管理的方式有初步了解,此方式得到全体护士的认可后方能执行。要求每个岗位的签字认真执行,互相监督,相互提醒。 5  小结  激励是管理者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只要采取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门诊输液室实行量化护理管理后,明显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输液患者的需求,减少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转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使护士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量化护理管理充分体现了动力原则,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持续高效地进行下去,动力不仅是管理的资源,而且是一种制约因素,没有管理就不能持续创新的运动[3]。量化护理管理为初次摸索,经验不足。虽然此方法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对于个别不够自觉的护士,为了增加自己的签字数量而选择性工作,此做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2,3.杨顺球,吴殿源.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5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产程中持续内监护下行羊膜腔输液及羊水
    输液后败血症21例
    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管理
    贵阳地区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
    门诊信息化管理  内科护士职责定位
    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消毒效果
    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
    谈门诊药房调剂儿童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
    谈门诊输液室加强环节管理体会
    门诊部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谈提高门诊护士融洽医患关系的能力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