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
浅析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轻者表现为入睡难,入睡后容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则整夜未能入眠,严重的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现就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元月~12月共收治45例,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其中男16例,平均年龄44岁,女29例,平均年龄44.7岁,其中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4岁。
2 失眠的原因
2.1 心理因素 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是引起顽固性失眠的主要原因。2.2 生理因素 精神紧张、饥饿、疲劳以及一些疾病如关节炎、溃疡病、心绞痛、偏头痛、心律失常等都可引起失眠,随着年龄的上升,睡眠效果也可发生变化而引起失眠。
2.3 药物因素 饮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均可引起失眠,常见的药物有兴奋剂、镇静剂、甲状腺素、抗心律失常药、避孕药等。
2.4 不良的环境和习惯 如噪音、光线强弱、冷、热都可使人失眠,过饥、过饱、临睡前剧烈运动及休息无规律都可影响睡眠。
3 护理措施
3.1 针对病因进行护理 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为此护士必须重视病人的主诉,询问失眠开始的时间及失眠为什么持续存在,以往是否治疗及其效果如何,同时要配合医生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和调查,要针对发现的原因进行处理,如有人只戒饮夜茶,失眠症便可自愈,有人只要白天不睡夜眠便立即改善,对于躯体疾病导致的失眠,要治疗疾病本身,如深夜发作的溃疡病疼痛,应于睡前吃点食物并服用止痛药,而大量住院的失眠患者多由于心理因素或精神疾病,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或精神药物治疗。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因睡眠减少可影响患者的意识,情绪的稳定以及机体的恢复[1]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应用正确的沟通技巧来缓和病人的焦虑,激发病人治疗的信心,使其精神松驰,以利睡眠。
3.3 指导病人进行身心放松技术训练 因为松驰状态可使大脑的唤醒水平下降,从而促动系统功能降低,营养性系统功能增高[2],因此在进入松驰状态时,个体可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病人心情轻松愉快,全身感觉舒适,如在临睡前指导病人进行自生训练,根据柏林精神病医师舒贝茨发现想象四肢温暖沉重,能产生一种如催眠似的恍惚状态[3]。
3.4 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催眠暗示疗法,可使病人自我控制自身状态和行为,治疗对通过采仰卧位或坐位,使身体各部处于舒适放松的姿势,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感受,采用自行闭目安神,调整呼吸,数呼吸,听呼吸声等方法,再结合用意念按一定顺序放松全身各部分肌肉进行自我催眠和暗示,鼓励病人要不断地利用“信心、勇气和满足”等积极性情感和美好的意象驱除“烦闷、不安和悲伤”等各种消极性情绪,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预期效果,对治疗有进展时,积极鼓励病人如病人自述睡眠达4小时时可制定睡眠达6小时的目标,护患共同向指定的目标奋进。
3.5 指导病人讲究睡眠卫生 首先要鼓励失眠患者建立有规律休息制度,并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取消午睡及白天打盹,督促病人早晨不管如何疲劳和精神不佳也要按时起床,坚持锻炼,久而久之,便可显效。
3.6 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忌饮夜茶咖啡,睡前不要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定时就寝,上床就关灯入睡,形成条件反射,不要养成在床上看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睡前热水泡脚或针刺按摩神门,三阴交饮热牛奶以镇静安神。同时重视病房环境的布置,注意床铺舒适,调节室温和光线,减少噪音,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尽可能不在夜间进行、做到四轻,并去除各种可能引起的不安全[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护理28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方法及措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