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护理28例 |
|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护理28例
摘要 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及分析了我院收治的28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患者的护理。结果:17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3例入院7h内转院治疗。出院后三日、六日、十日随防,有3例听力未恢复,余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患者应作好使用抗生素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密切观察头痛、呕吐症状的动态变化。意识障碍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猪链球菌是人畜共患疾病原,其中猪链球菌Ⅱ型致病性最强[1]。2005年7月,在四川局部地区发生猪链球菌病。同期,在人群中发生由猪链球菌Ⅱ型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我院于7月15日至8月26日间共收治了28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脑膜炎型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临床诊断28例,其中经实验室诊断21例。男22例,女6例。其中年龄最大73岁,年龄最小27例,平均年龄54岁。均在1周内有接触病死猪史:宰杀、清洗、进食等。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和喷射性)、全身酸痛。1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T>39℃7例、T>38℃8例、T>37.5℃8例。16例出现意识障碍,其中4例出现昏迷。18例出现听力下降。体检均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
1.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7.0~33.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48~0.964。脑脊液压力60~110滴/分,蛋白质潘氏定性检查(+)。脑脊液、血液经我院实验室细菌培养有21例分离出链球菌。细菌药敏试验对链霉素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态。主要原因是①不了解疾病,担心疾病预后。②疾病症状病人难以耐受,睡眠差,情绪波动大。③不了解腰椎穿刺术,担心留下后遗症。特别是最初入院的几名患者,认为病情危重,难以治好。通过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诊断明确后,及时向患者讲明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关心体贴患者,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2 使用抗生素的护理 此类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使用抗生素时主要考虑了药物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有何毒副作用,药物半衰期的长短、剂量是否足够、药品价格等。主要选用了头孢菌素类和大剂量青霉素,如头孢曲松钠、阿西诺。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作药物过敏试验。无过敏史、皮试阴性方可使用。抗菌药物现配现用,严格按照医嘱每8小时或每12小时使用1次。患者通过治疗3~7天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体温渐趋正常。
2.3 发热护理 发热患者每4小时观察体温1次。无需禁食者,嘱多饮水。体温超过38.5℃,肌注安痛定。对体温超过39℃以上者,采取物理降温,温水或酒精擦浴,头部置冰帽。在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隔1小时测体温1次,直到降至39℃以下。如患者烦躁不安或经物理降温无效,可使用冬眠合剂。经8~16小时降温后,患者体温可控制在38℃左右。同时,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循环情况,如肢端是否发凉,做好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被褥及内衣,保持床铺整洁、干燥,使病员舒适。
2.4 疼痛护理 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全身酸痛。头痛为脑膜炎症刺激或颅内压增高所致。密切观察头痛程度及伴随的生命体征变化,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头痛较剧,但生命体征平稳,为脑膜受炎症刺激所致。选用安全性大的止痛药物,如肌注颅通定。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呕吐频繁,甚至出现血压上升,心跳变慢及意识障碍者,往往提示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快速静滴甘露醇及联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全身酸痛者按摩四肢,选用兼有轻度解热和肌松作用的平痛新片口服,一次40mg,每日3次。
2.5 意识障碍的护理 有意识障碍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析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