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程序在断肢再植患者中的应用 |
|
计划,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及时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将心中的担忧、恐惧等说出来,以减轻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工作中采取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的方法,使患者解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4.3 患者因严重创伤致左小腿毁损导致疼痛。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接触,进行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告知患者,通过治疗,对疼痛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合止痛药物应用,疼痛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做到每天获取患者的信息,了解疼痛情况,评价止痛效果。
2.4.4 严密观察再植肢体血循环情况,术后24小时每30分钟巡视一次,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出现血循环障碍,立即通知医生,分析判断发生原因,检查肢体有无包扎过紧,皮肤综合张力是否过大,皮下有否血肿等,同时遵医嘱给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等抗凝解痉药物。
2.4.5 肢体肿胀时可将肢体抬高,原则上要有利于静脉回流,又要保持功能位置,以抬高患肢15~20°,足背背屈90°,膝关节微屈15°为宜。在膝关节处及踝部放置气垫,以垫空支架和创面,防止皮肤受压,用60~100W的照明灯照射再植肢体,5~7天,灯距为33~50cm,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换药时严格按无菌技术原则,减少伤口暴露时间,外固定架、针道每日用安耳碘消毒2次,固定架外用棉垫包裹,以阻挡灰尘和保暖。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裤及床单,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协助更换卧位,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杜绝并发症发生。
2.4.6 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尚未恢复,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防止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3周指导患者做提髌运动,主动收缩四头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术后4周可托起外固定架,架起肢体,使膝关节和踝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告知患者早期运动,不会影响断肢成活,反而有利于功能恢复,使之自觉、主动参与锻炼。
2 .5 效果评价 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不稳,情绪激动烦躁,肢体肿胀,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根据病情,护理工作运用护理程序,分阶段制定护理目标,有计划的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杜绝并发症,达到预期效果。14天再植肢体成活,功能恢复良好,术后l周开始骨延长,每日延长速度为1cm,直至达到预期的延长度,3月后痊愈出院。通过再植与功能重建,可使肢体外型与功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而术后细心观察与精心护理,是再植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乳癌术后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儿皮肤常见问题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