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的巡回护理体会 |
|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的巡回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巡回护士在脊柱骨折手术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6例脊柱骨折手术病人主动执行各种巡回护理措施。结果:全组手术病人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访视,密切配合,准备到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体位护理和呼吸管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截瘫、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全身变化,病情较为严重及复杂。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6年5月完成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26例,现将巡回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6例脊柱骨折病人,男97例,女29例,年龄20~64岁,平均(50± 6.5)岁。本组患者均经CT检查确定为腰椎骨折119例,下胸段脊椎骨折7例,均行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在病人手术前一天,深入病房,了解病人T、P、R、BP、Sao2、ECG,血气血尿常规等,了解脊柱骨折部位,有无截瘫,有无压疮,估计所需内固定器材,备齐手术物品及抢救药品,各种手术物品严格灭菌消毒。了解麻醉前用药及备血情况,提醒手术医生备足血液制品。由于病人常有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精神安慰与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指导病人掌握基本的放松疗法,避免不良心态而加重病情。
2.2 手术中巡回护理 病人入手术室后,除密切配合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准备手术器件物品及C臂机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密切观察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平卧位改俯卧位时翻身反射,可使病人HR、BP急剧变化。手术期间及全麻苏醒期,术终改平卧位期间,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注意有无心律失常。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出血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平衡。由于脊椎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一般较多,因此应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及时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要避免循环负荷过重,诱发心衰和肺水肿,及时利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解决。观察体温及皮肤微循环状况。脊柱骨折病人,血钾可明显升高,注意截瘫病人的血钾变化。从ECG可间接反应。禁忌应用司可林作全麻诱导,以防血钾骤升致心跳停止。
2.2.2 选择输液途径 在上肢或颈内、颈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妥善固定静脉导管,以防体位改变时滑脱。避免选择下腔静脉系统如下肢、股静脉处输液,因手术部位多属下腔静脉系统回流范围,在下肢或股静脉处输液输血,可加重脊椎骨折手术部位出血。
2.2.3 体位护理 本组病人多采用脊柱后入路切开复位行AF或RF内固定术, 因此俯卧位手术,脊柱手术支架的放置显得重要。改变体位时,呈“一条直线”翻身,防止颈椎扭转,避免颈椎脱位,颈髓扭转损伤。因为全麻时颈部及全身肌肉松驰(肌松药作用),病人缺乏自我保护,易于脱位、损伤,预防颈椎翻身时医源性损伤极为重要,以避免颈髓损伤后高位截瘫的发生。俯卧位前,眼结膜应涂眼膏,俯卧位后,严防眼球受压,避免结膜、角膜损伤及视网膜剥离,护眼圈为厚海绵垫制成。同时两上肢位置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腋神经、尽神经和桡神经,防止术后神经麻痹。髂嵴、髂前上棘胫前及肋弓踝前等骨性隆起部位予置海绵垫,缓冲压迫。注意胸部及腹部受压情况,以不限制膈肌下降,胸廓及肺容易扩张,不限制呼吸运动为度,保证肺顺应性在正常范围内,以利于麻醉呼吸机的机械通气。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使膀胱内压升高。术中要多次检查电刀负极板位置,以防意外电击烧伤,将一次性负极板紧密粘贴在下肢皮肤上,严防松动。术中提醒术者不应将术者上半身体重压在病人的腰背部,以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膀胱镜室护士如何配合检查工作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乳癌术后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