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
|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脑卒中 护理
脑卒中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起病迅速,恢复较慢,并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并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住院的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意识障碍、严重痴呆、严重精神、行为异常外),经颅脑CT、MRI检查确诊脑出血28例,脑梗塞50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为32~75岁,均系首次发病,发病即日或1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住院时间为15~30天。
2 康复护理训练内容
2.1 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长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要求患者上肢处于伸展位,一般来说,必须卧床时,采取健侧卧位是最佳选择,要求患侧关节保持伸展位,腕关节保持背伸位,肩关节外展40度,内旋15度,屈40度,下肢为屈曲位,卧位时肢体置于抗痉挛体位,仰卧位时上肢体取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腿外侧垫物,旋,患踝呈90度,足尖向上,健与患侧卧位交替,无论仰卧位,侧卧位均应注意。
2.2 按摩、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按摩手法要轻、缓慢,有节律,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要注意患侧肢体的按摩,达到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静脉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托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者用摩擦和揉捏,并配合循环经点穴,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作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注意手法柔和,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应小于或等于90度,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要有节律性,避免用暴力强行牵拉或剧烈运动,以免造成关节和肌肉损伤,每个关节活动5~6遍,2~4次/天。
2.3 坐位训练 先取15~30度卧位,每2~3天增加10度,每次增加5~10度,至维持90度,持续30度,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先侧移至床边,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外,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至坐位,当躯干有一定控制力时,可让患者用健手持物或摆动,以增加坐位平衡的难度。
2.4 站立训练 首先进行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原则由易到难,负重由少到多,方法:让病人健侧臀部坐在较高的床边,并向下用力,康复人员用一手辅助控制患侧膝关节,另一手保持患侧上肢抗痉挛体位,当病人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屈伸膝关节后,可逐步降低床的高度,增大患侧关节屈伸的活动范围,其后让病人双足平行战立,将其身体,重心缓慢地移向患侧,避免膝关节过度伸屈。
2.5 患侧下肢支撑训练 病人站立位,身体重心移向患侧,健手可抓握一固定扶手以保护作用,健足放在康复人员腿上,避免患侧膝关节过度伸展,用于辅助膝关节保持屈位15度左右,随着患下肢负重能力的提高。可用另一手握住病人健腿,使之向下踩的力量减弱,进而使患侧下肢负重能力逐渐接近单足站立时平衡能力。
2.6 步行训练 康复人员站在偏瘫侧,一手握住病人患手,掌心向前,另一手从患侧掖下穿出置于胸前,手背靠在胸前处,与病人一起缓慢向前步行,接着可逐渐的上下楼梯,让患者下肢负重能力逐渐增加。
2.7 出院指导 多与病人家属交流,反复强调肢体早期活动,长期技能锻炼的好处,例举有关病历,提高认识。
3 结果 通过对78例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4周后对所有病人采用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升高,患者综合自理能力增强,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减轻。其中有19例达到完全康复自理。
4 体会 随着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抢救成功率逐渐上升。存活下来的病人,既往有肢体功能障碍,直接影响ADL能力的,而ADL能力恢复可提高病后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良好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有十分的重要意义。本文78例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我们观察到: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既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单靠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进行康复治疗。早期成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内翻等脑卒中继发障碍有利于早期恢复康复。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风康复期的中医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膀胱镜室护士如何配合检查工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