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应用 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临床各个科室,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液,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以及小儿肠道外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应用范围 临床应用表明,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及各种病人的长期输液、多次化疗、穿刺极度困难病人和小儿的多次输液,放置留置针可保留1条开放性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更有重要意义。
2 操作用物准备
2.1 留置针选择 根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选择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通常成人多用18G、20G留置针,小儿多选用22G、24G留置针。
2.2 其它用物的准备 除静脉留置针外,其他用物准备同常规静脉输液法,另备肝素冒、无菌透明敷贴1贴、5ml注射器1具、生理盐水100ml一瓶、无菌静脉针1个。
2.3 留置针管方法
2.3.1 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的成功率,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静脉,小儿常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
2.3.2 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
2.3.2.1 病人取舒适卧位,常规0.5%碘伏消毒皮肤待干,检查留置针包装日期并打开,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在血管正面或侧面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在沿血管前行1~2mm,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以免穿透血管,松开止血带,一手固定针芯手柄,另一手指捏住针翼,将针尖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至距根部0.5cm处,拔出针芯,左手按压穿刺部位上方,连接肝素帽,松开左手,让静脉血充满管腔,排出空气,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注射器抽5ml无菌生理盐水,连接一次性静脉针头,0.5%碘伏消毒肝素帽待干,针头刺入肝素帽,缓慢推注,观察穿刺部位,无红肿、肿胀等局部症状,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记录留置时间。
2.3.2.2 小儿及新生儿选用较粗、直、弹性较好、血流丰富的头部静脉,应将穿刺部位毛发剔除,范围可根据小儿或新生儿头部大小而定,消毒局部皮肤,检查留置针包装日期,并打开,取下针头保护套并转动针芯使针头斜面朝上,检查针头及套管尖端完好,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以15°~30°角在血管上方穿刺静脉,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再进针0.2cm,以保证外套管一起全部置入静脉血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并按压,右手拔出针芯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至距根部0.5cm处,连接肝素帽松开左手按压部位,让静脉血充满管腔,排出空气。
3 封管
3.1 成人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可用无菌生理盐水5~10ml或生理盐水,稀的肝素盐水5~10ml。
3.2 小儿输液结束后,用5ml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2~5ml缓慢推注,一边推封管液,一边退出头皮针,确保留置针管内全是封管液,以维持正压。
4 并发症及预防
4.1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作过急。
4.2 液体外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或者对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以及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应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5 护理
5.1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病人及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5.2 静脉留置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及局部反应,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5.3 留置针的护理 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1次,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天,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小儿超过3天,更换一次无菌贴膜,留置7~8天,虽无局部并发症也需更换穿刺部位,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留置针优越性在于减轻病人穿刺的疼痛感,保持病人良好的心态[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监护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双吻合器在直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