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干预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探讨 |
|
护理干预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静脉炎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主要是由于输入了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是药液外渗刺激邻近的组织,造成外漏性损伤静脉炎。或是由于在静脉内长时间放置了刺激大的留置针,而引起局部静脉管壁的化学性炎性反应,再者就是在同一根静脉上反复多次穿刺造成静脉感染,使局部组织红肿、疼痛、肿胀,影响穿刺,重者局部静脉呈条索状, 变黑坏死。它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也对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护理观察,现将体会综述如下, 现同行探讨。
1 预防性干预护理
1.1 静脉血管的选择 血管好坏是发生静脉炎的因素之一。在治疗时应选弹性好,回流通畅,管腔径较粗的血管。这便于穿刺和观察。应避免反复多次穿刺,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留置应率发生的越高。出现置管反应也越早。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的保护性的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开始。避免选择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性干预 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前要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期及包装,如有过期、破损禁用。穿刺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完毕后用透明辅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透明辅料不粘、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留置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酒精持续湿敷留置针贴的上方至拔针30分钟,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酒精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使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热量,使局部皮肤湿度降低,神经抹捎的敏感受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的活力[1]。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的静脉炎。(酒精过敏者禁用) 1.3 输入刺激性强、高浓度药物的护理干预:
1.3.1 静脉注射多巴胺时 可用硝酸甘油5mg,加生理盐水至25ml。在穿刺点的前方0.5cm处贴敷浸透硝酸甘油的棉片,在其上方覆盖透明辅料。每6小时在棉片上注射硝酸甘油溶液1ml使之保持湿度,一直到停用多巴胺为止。可有效的保 护血管。因硝酸甘油主要作用是松驰血管平滑肌,外敷能持续缓慢的通过皮肤吸收。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或减轻局部损伤的目的[2,3]。
1.3.2 静脉快速滴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分钟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同时加温至28加减1度,呈恒温甘露醇输入,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黏度随温度而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预防发生和降低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有效方法[4]。可减少医源性和机械性损伤 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因而,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使血管在用后得以恢复。从而提高血管的使用率。
1.3.3 干预性药膏外敷 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的走行用红花油外擦或贴麝香壮骨膏,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穿刺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静脉损伤的发生, 延长了静脉留置时间,输液结束时拔针去掉,每日贴敷或擦用,不重复使用。
2 干预性治疗和护理
2.1 冷法敷 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可促进有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捎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常用于刺激药物外渗、漏的早期。
2.2 硫酸镁的联合应用
2.2.1 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治疗外周性静脉炎的疗效好 治愈时间比单独用硫酸镁湿敷治愈时间(5.03)d明显缩短,而且只需更换1次 /d[5]。
2.2.2 将25%硫酸镁10ml和500yU维生素B12和50%葡萄糖20ml混合液湿敷治疗各种化学药物皮肤渗漏有效率达96%,明显减轻了疼痛,肿胀消退的时间。
2.3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门诊常见外科感染的换药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输注紫杉醇的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