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
|
,应固定好导管,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如无胆汗流出,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引流袋应低于床边位置固定,与引流管连接处也要固定牢靠,防止两管脱离致引流液流失造成记录量不准及污染被服。
2.3.3 术后饮食护理 ENBD术后患者一般需禁食24h,以防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胰腺分泌,加重胰腺负担,使引流量突然增加,所以应在确认无并发症发生后可逐渐恢复饮食:24h后可先饮温开水50ml,若无不良反应,于8h后再饮温开水100ml,无不适者方可进食100ml米汤,以后酌情少量多餐,增加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有并发性胰腺炎,应延长禁食时间,待淀粉酶正常,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后,方进食无脂流质饮逐渐改进半流质、普食。少数患者担心吞咽会导致鼻胆管脱出而不敢进食,此时应耐心解释正常吞咽不易发生导管脱出,并说明胆汁丢失对人体的影响。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2.3.4 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 引流管勿扭曲、折叠,以免影响引流液的排出。引流量>300ml/d时,一般无需冲洗鼻胆管,以免加重逆行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导管内无胆汁流出,查找原因的方法:①选用注射器抽吸,如为胆泥或脓性絮状物堵塞导管,应在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低压冲洗,冲洗后一般均可疏通。②抽吸时若注射器呈负压,多与导管插入胆管过深或导管折叠有关,此时,由医生在X线电视监测下推入15%的泛影萄胺充盈导管及胆管后,调整导管在胆管内的位置。③注射器抽出十二指肠液,有气泡无负压表示导管滑入十二指肠。为了防止胆道感染,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予以适量抗生素冲洗或及时报告医生:①胆汁引流量<100ml/d,且黏稠或絮状物较多;②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③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加重、白细胞计数增高时,常用0.5%的甲硝唑溶液或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冲洗,冲洗时避免暴力抽吸,如无液体抽出,则怀疑鼻胆导管堵塞或脱离引流部位,这时需及时处理,可行鼻胆管造影,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2.3.5 观察引流液,确定导管位置 由于胰、胆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因此,导管有可能插入胆管或胰管,需回抽胆液或胰液来确定,以达到选择性置管引流的目的。而某些病例,如胆源性胰腺炎,由于胰管开口位置高,胰液和胆汁的共同通道过长,其最下端被结石阻塞使部分胆汁反流入胰管,此时,如导管插入胰管内可抽出少量黄色液体,会误认为导管置入胆管,因此,确定导管位置的方法除造影及B超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是胆液或是胰液来确定,临床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十分重要,如引流量少(50~200ml/d),且色泽由淡黄色变为无色,则考虑导管可能置入胰管内,应及时向医师报告。还可通过引流液淀粉酶的化验检查确定导管位置。通过临床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有利于医生掌握病情的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2.3.6 胆汁颜色及引流量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 观察胆汁引流变化的特征。①胆汁颜色:长期胆道梗阻患者胆汁为深黄色或酱油色,置管引流通畅2~4天后颜色逐渐变成淡黄色,同时腹胀、黄疸逐渐减轻。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可有大量黄白色脓性絮状物及泥沙漂浮,易堵塞导管,待解除梗阻引流通畅后,腹痛、发热等症状明显缓解。②胆汁量:梗阻患者置管后,胆汁引流量可达400~1100ml/d,平均500ml/d,随梗阻缓解,肝功能逐渐改善。某些ENBD后引流量不多,约100ml/d,但症状明显好转,这是由于胆管下端梗阻解除及炎型水肿消除后,括约肌功能得到恢复,部分胆汁可经支撑的导管周边排入十二指肠。
2.3.7 预防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 ENBD是解除胆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但处理不当反而易诱发或加重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抑制胰酶治疗。术后查血淀粉酶,如血淀粉酶值异常增高,并伴有上腹剧烈疼痛,应疑有急性胰腺炎可能。
3 体会 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内镜治疗,它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同时又能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我院通过对28例行ENBD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均顺利恢复出院。笔者认为,护理工作要重点加强。①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给患者做必要的解释说服工作,以更好的配合工作。②做好引流管的固定和护理,保持引流通畅。③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引流胆汁的量、颜色、性质。④掌握并发症常见原因、症状体征,对并发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总之在ENBD的护理观察中管道的护理和胆汁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厚钰.现代内镜学[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红花注射液临床过敏1例介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