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长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
|
护士长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执行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自身的权益,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不断涌现。部分医疗纠纷的来源,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言语不慎、护理记录不合格、不完整等有关,因此,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勤于检查督导,防范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由护理工作引发的医疗纠纷常见原因
1.1 因护士责任心不强、未遵守按照规章制度、违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进行护理工作,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具体原因有:①执行医嘱有误:如打错针、发错药、配错液等;②交接班不清,遗忘或遗漏医嘱;③凭经验、靠感觉、不自觉地超出护士执业权限,对患者病情、用药做出不当解释、评价;④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不周,观察、巡视不够,患者病情恶化时不在位或未能及时发现而失去抢救时机,或者抢救危重病员时护理措施不得力等;⑤护理文书存在漏洞:如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及时;护理评估与医生病历记录存在矛盾;护理计划缺乏个体性,计划多,实施少;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或存在涂改现象等;⑥在给予患者某些特殊药物、检查、治疗等护理措施之前,对患者身心可能带来的损害或不适未履行告知义务,例如下胃管、清洁肠道等;⑦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了解到患者的家庭隐私,如家庭关系、身体畸形等,不分场合的随意谈论,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等。
1.2 患者对所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通过护理行为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表现在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满意或对于医生的诊治、用药、费用、疗效等方面不满意,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反复用药,疗效不显著,花费较高等原因而心有微词,患者一般不会与医生发生正面的冲突,而是通过护理工作上的一点失误,如护士穿刺不成功、服务不到位、言语不慎等情况下发泄不满情绪,若护士在此时与患者或其家属发生顶撞,则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1.3 护士与患者交流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从事着琐碎繁忙的护理活动,虽然在刚入院时有一定的主动介绍,但随着病情的转归,患者对于自身病情、化验检查结果、花费等存在疑问,而这些情况,多超出护士的执业范围或护士并不掌握情况,特别是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对于医疗费用较为敏感,当患者或其家属怀疑护理人员计费有误而护理人员解释不清时也会引发医疗纠纷。
1.4 患者对于医院管理规定不满而引发的纠纷 为了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医疗环境,每一个医院都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如作息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有些制度无法得到部分患者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病房等,一旦发生意外有时也会引发医疗纠纷。
各种医疗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对于医院的声誉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临床护理单元的最高管理者,护士长必须时时处处做单元内护士的表率,具有突出的管理能力,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稳重而富有经验,处事耐心,在积极防范各种形式的护理纠纷工作中,护士长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2 防范对策
2.1 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提高对护理行为的法律认识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权了解自身疾病情况、转归;有权选择诊治措施;有要求对病情进行保密和受到医护人员人格尊重的权利;当由于医疗过失造成不良后果时,患者有权要求赔偿。因此,各级护理人员尤其是护士长要深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带头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做学法懂法的模范,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讨论、先进管理人物经验研讨等多种方式,熟悉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探讨“举证倒置”政策对传统的护理行为模式带来哪些矛盾与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用法律来维护护理人员自身的权益。
2.2 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与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办事,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例如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员床旁交接班制度等,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的前提,是护理工作经验教训的结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严格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按照规定认真及时的填写护理文书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第十条中[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调控护患冲突的九种方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腹膜透析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