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治疗矽肺的护理体会 |
|
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治疗矽肺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为了缓解矽肺患者临床症状,探讨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治疗矽肺及肺部疾病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是在全麻下将双腔气管导管插入支气管内,予一侧肺接人工呼吸器行呼吸管理,另一侧肺液体行灌洗术。结果:凭借机械物理作用清除患者肺内的致病因子和残尘颗粒。结论:该方法较为复杂,技术设备要求高,特别是麻醉技术更为重要,是防治尘病的最佳对策和有效途径,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 全肺大容量 灌洗术 矽肺护理
矽肺是危害矿山生产作业工人最严重的职业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90年代初期,南京胸科医院在全国内率先采用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治疗矽肺,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我院经过筹备及多次参观学习,成功地开展了该项技术。至目前为止,已完成治疗病例9例,取得较好的结果。现初步小结,略谈术前、术中、术后的一些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9例均系男性,年龄38~58岁,其中Ⅰ期矽肺6例,Ⅱ期矽肺2例,另一例为农民,因误吸入柴油导致吸入性肺炎。单侧灌洗7例,双侧肺灌洗2例。
2 治疗机理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二氧化硅为主的粉尘导致,粉尘进入肺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尘细胞长期滞留于细支气管及肺泡内,产生极为缓慢的纤维化过程,并刺激周围组织致炎性改变,检测证实含矽尘的巨噬细胞能分泌多量致纤维介质,肺灌洗能直接清除矽尘和吞噬矽尘的巨噬细胞,明显减少肺内染尘,全肺灌洗术是一种人工排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遏制病变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灌洗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下,经患者口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使双肺分隔良好,非灌洗侧肺进行纯氧正压通气,灌洗侧开始灌洗。首次缓慢灌入经过预热(37℃)的生理盐水500ml,以后每次500~1000ml,然后靠重力作用快速引流灌入液。如此反复直至引流液由混浊转为澄清为止。一般可灌洗10余回,总量可达12~20升(L),每间隔三回在灌洗完毕后给予灌洗侧肺正压纯氧通气及负压吸引灌洗侧肺内残留液体;灌洗期间也可用手轻叩该侧胸部,以促进肺内异物的排出和加速肺内残留液的排除。一侧肺灌洗完毕肺呼吸音响亮后湿啰音较少时,若病人情况许可,以同法再灌洗另侧肺
4 护理体会
4.1 术前护理
4.1.1 心理护理 由于全肺灌洗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患者有紧张,恐惧心理,且患者为矿工及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医疗知识,不愿接受治疗,通过耐心解释,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特点及过程,以手术成功的事例或者灌洗录像,让患者了解灌洗的全过程,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稳定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
4.1.2 协助做好术前各项检查,仔细询问既往病史,特别是麻醉药物过敏史,做好普鲁卡因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有吸烟习惯者应劝其戒烟,呼吸道感染者治愈后进行。
4.1.3 训练患者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以利于灌洗后残余液的排出,预防术后肺不张及其它并发症。
4.1.4 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禁食水。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
4.2 术中护理
4.2.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向其讲明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有假牙者取下假牙,然后让患者平卧手术台,建立好下肢静脉通路。
4.2.2 灌洗液加温至37℃,使其与人体生理温度基本相同,以减少对机体的刺激。
4.2.3 协助麻醉师在无菌操作下做好桡动脉穿刺置管。密切注意置管处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应立即予加压包扎。
4.2.4 协助麻醉师行气管插管,麻醉选用静脉复合麻醉,当快速诱导使病人意识消失,血压有所下降,肌肉松驰后即协助麻醉师将患者头后仰,插入双腔气管导管,仔细听诊两肺呼吸音,以保证导管位置恰当,两肺分隔满意,然后在支气管套囊,气管套囊中分别注入6~8毫升和2~4毫升气体。
4.2.5 灌洗进出工作;关闭灌洗侧肺,单侧肺通气8分钟,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等正常时即可进行,灌洗瓶高于患者30厘米左右,引流瓶于手术台下,第一次灌洗进液量为500毫升,进液速度宜缓慢,进液完毕后立即引流;第二次及以后用量根据肺内残留量及手术前肺功能情况而定,一般约1000毫升,灌洗直至引流液澄清为止。
4.2.6 严密观察病人,特别是肺部及膀胱充盈情况,在灌洗液进出时仔细听诊对侧肺有无湿啰音,如有应立即停止灌洗,重新调整双腔管位置,确保全肺灌洗的顺利进行,由于双肺灌洗时间长,输液多,加上[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介入诊疗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头孢哌酮纳致双硫仑反应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