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门诊甲亢患者的健康教育


            门诊甲亢患者的健康教育         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征、基础代谢率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1]。由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多数是在门诊治疗,患者面临着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和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的困扰。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渴望得到的不仅仅是健康的恢复,更需要得到专业的保健指导[2],因此,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1  健康教育形式 1.1  口头教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咨询热线,解答各种疑问。 1.2  书面教育  向患者发放有关甲亢知识的小册子、书籍、宣传画等,给患者讲解或供患者随时查阅。 1.3  群体教育  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录像、多媒体教育,对甲亢患者进行集中指导和示范。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疾病知识教育  介绍甲亢的病因、诱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疾病转归,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  宜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供足够热量和营养以补充消耗,满足高代谢需要。成人每日总热量应在12552~14644kJ以上,约比正常人提高50%。蛋白质每日l~2g/kg,膳食中使用无碘盐,忌食海藻类、鱿鱼等含碘高的海产品。可以各种形式增加奶类、蛋类、瘦肉类等优质蛋白以纠正体内的负氮平衡。餐次以一日六餐或一日三餐间辅以点心为宜。主食应足量。每日饮水2000~3000ml,补偿因腹泻、大量出汗及呼吸加快引起的水分丢失,有心脏疾病者除外,以防水肿和心衰。忌食生冷食物、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调味清淡可改善排便次数增多等消化道症状。慎用卷心菜、花椰菜、甘兰等致甲状腺肿食物。 2.3        治疗指导 2.3.1  虽然甲亢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还缺乏完全根治的办法,但是在临床上已经有很多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并且坚持规范治疗,是完全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疾病的情况而确定。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充分尊重医生的意见,在确定治疗方法后,一定要坚持,不可擅自更改或停止。 2.3.2  选择药物治疗时,严格遵守医嘱,正确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注意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先兆表现为发热、咽痛、反复口腔溃疡等;药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表现为怕冷、乏力、厌食、嗜睡等;皮疹多为轻型,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如出现上述症状,就应及时复诊。定期复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在疾病控制期,1~2周复一次,维持治疗期,2~4月复查一次,积极控制不良反应,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强调抗甲状腺药物长期服用的重要性。每日清晨卧床时自测脉搏,定期测量体重,脉搏减慢、体重增加是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每隔1~2个月门诊随访作甲状腺功能测定。出现高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腹痛、腹泻、体重锐减、突眼加重等甲亢危象可能应及时就诊。掌握上述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本病的复发率。 2.4  甲亢与妊娠  由于母体中的抗甲状腺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育龄期的甲亢患者不宜妊娠,应在甲亢痊愈后再考虑怀孕。对合并妊娠的患者,应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积极控制甲亢,要做手术应在妊娠第4~6个月时进行,分娩后不宜哺乳,做好人工喂养的准备。 2.5  指导病人保护眼睛 2.5.1  戴深色眼镜,减少光线和灰尘的刺激。睡前涂抗生素眼膏,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纱布或眼罩,眼睛勿向上凝视,以免加剧眼球突出和诱发斜视。 2.5.2  指导病人减轻眼部症状的方法  0.5%甲基纤维素或0.5%氢可的松溶液滴眼,可减轻眼睛局部刺激症状;高枕卧位和限制钠盐摄入可减轻球后水肿,改善眼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改进治疗措施对降低甲亢手术并发症作用
    贵阳地区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
    食海带诱发碘甲亢伴周期性麻痹一例
    甲亢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除前后血浆Lp a 
    门诊信息化管理  内科护士职责定位
    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
    妊娠是甲亢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谈门诊药房调剂儿童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
    探讨131I治疗青少年Graves甲亢的疗效
    谈门诊输液室加强环节管理体会
    门诊部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谈提高门诊护士融洽医患关系的能力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