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深入人心,“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成了关联着社会安定与发展和家庭幸福的纽带。产妇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分娩能否顺利进行,做好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产妇心理造成的难产,降低剖宫产及难产发生率。 关键词   产妇  分娩  心理  护理     妊娠期,母体除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分娩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这些忧虑心态会使产妇在临产后出现心慌、气急、血压升高等症状,造成分娩时恐惧—紧张—疼痛症候群[1]的恶性循环,导致难产发生。因此,医护人员此时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产妇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使产妇能够在舒缓的心情下有充沛的精力,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以保证母婴安全。 1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紧张心理  大多数产妇受环境、传统观念、生理因素和对分娩认知的影响,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比如:疼痛能否忍受、能否顺产、胎儿有无畸形、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否会大出血等等。同时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产妇心理反应会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以至于大吵大闹。 1.2  焦虑、烦躁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产妇有重男轻女思想,产妇在忍受分娩阵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因害怕生女孩而感到烦躁不安。另外还有的产妇隐瞒了其婚前做过人流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焦虑不安。 1.3  忧虑、悲观心理  这类产妇过去多半有怀孕多胎未成活和多次流产的经历,心理上担心害怕此次又发生意外,对分娩失去信心,对医务人员有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因此,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过重。 2  分娩过程的心理护理 2.1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助产人员与产妇密切接触,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产妇的思想状况,了解产妇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向产妇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的知识和子宫收缩在产程中的作用,消除产妇对分娩和宫缩的恐惧紧张情绪,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使其精神愉快,保持情绪稳定。对吵闹不安者,除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顾与安慰外,还应采取暗示、松弛、音乐等心理学方法做好心理护理,指导产妇作深呼吸,并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腹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动员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其注意力,促进产程。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2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同时不断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和技术指导,给产妇以安全感。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产妇已精疲力尽,此时要嘱产妇休息,不要过分激动,并尽量避免因情绪波动激动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如宫缩欠佳,应一方面给予宫缩剂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减少顾虑,促进恢复。 参考文献 1.王金福,刘勇,郭念锋.临床疾病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24 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产妇与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
    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产妇心理与心理干预探讨
    基于B S模式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计算软
    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产妇腰痛及其它不适症状消退
    探讨孕产妇血铅与脐带血铅的关系
    研究孕产妇血铅与脐带血铅的关系
    关于产妇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
    真胰岛素测定在分析 细胞功能及胰岛素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的心理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