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对临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探讨


  对临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探讨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6例初产的孕妇在第一产程、总产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显著缩短P<0.05,产后出血减少,剖腹产率下降。结论:为临产妇营造温馨、舒适分娩环境的同时,助产人员对临产妇应加强语言交流,充分运用沟通,给予安慰,才能真正做到减少产妇痛苦,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临产妇  心理护理  分娩方式  产程  产后出血   产妇的心理因素对临产后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临近分娩,产妇心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不仅有产妇的喜悦心理,而且还有一种恐惧、焦虑、紧张、怕疼痛、担心胎儿危险等一系列情绪,从而导致产程延迟,胎儿出现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和手术率增高等不良后果。近几年来,我科通过有意识地加强临产妇的心理疏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04年第一季度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计139例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取2001年第一季度11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5.70±2.89岁;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5.92±2.36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文化程度、职业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1.2.1.1  病区整洁、温馨、安静、无噪音,在走廊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鲜花或干花,室内布局家庭化,墙壁上张贴传递母婴信息的图片及设计精美的护理工作安排表和我院摄影小组拍摄的各类风土人情之佳作,一个宾馆式的医院展现在她们面前,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2.1.2  在待产室,将每张待产床用围帘悬挂构成一个独立的空间,需要时打开,大家可以互相交谈,互相鼓舞。产妇在荡漾着心旷神怡的轻音乐中静候幸福时刻的到来。 1.2.2  进入分娩期后的心理指导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应激,这一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分娩过程,所以,产妇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在为产妇做各项护理的同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平静的语气,向产妇讲述有关分娩的过程,观看有关分娩过程的图片,寻找最舒适的体位,缓解疼痛,以讲述各种趣事的方式,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对那些又哭又闹的、不吃不睡的产妇,首先要尊重她们,不能单纯地视为娇气而无端地加以指责,要对她们表示理解,向她们耐心解释宫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配合默契就一定能顺利分娩。哭闹会造成体力的消耗,热能不足会导致宫缩乏力,产程过长,人为的因素使手术率上升,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配合医护人员使恐惧变为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 1.2.3  身体的接触,目光的鼓励  “请你拉着我的手”,这是每位助产士必须要做的。当产妇正在缩宫的时候,拉住她的手,轻柔地抚摸她的腹部及腰部,以缓解疼痛。用充满着温柔的目光向产妇传递你的爱心、关心和鼓力。同时我们鼓励产妇之间互相交流,使之增加顺利分娩的信心。 1.2.4  科学有效的指导 1.2.4.1  活动与休息  在第一产程时,鼓励孕妇自由活动,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教会产妇做深呼吸运动。 1.2.4.2  饮食与营养  分娩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产妇又因宫缩或精神因素而不愿进食,这时应鼓励产妇在宫缩的间歇进流食或喂食富于糖或高热量的食物。 1.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x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为0.005。 2  结果 2.1  心理护理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两组的产钳分别为3例和2例,故将其纳入阴道产内。   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6.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剖宫产率的比较 组别  剖宫产  阴道产 观察组  42(30.00)98(70.00) 对照组  53(45.30)64(54.70)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2.2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临产后应用镇静及麻醉剂对乳汁分泌的影
    产妇与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
    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产妇心理与心理干预探讨
    采用PDCA法对临床实习护生管理的体会
    基于B S模式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计算软
    恒磁场对临床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产妇腰痛及其它不适症状消退
    探讨孕产妇血铅与脐带血铅的关系
    研究孕产妇血铅与脐带血铅的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