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上臂高位断肢再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
|
1例上臂高位断肢再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高位断肢再植 术后观察 护理
上臂高位断肢得到再植的病例较罕见,其主要原因是肢体挫裂伤严重。对于大段缺损或缺血时间太长的断肢,不宜进行再植,即使进行了再植,其功能恢复也较差,故此类患者再植后致残率极高[1]。2006年2月7日我科成功对1例自上臂高位平面绞轧不全离断的患者进行了再植手术,术后断肢成活,功能恢复顺利现将病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2006年2月7日工作时不慎被搅拌机绞伤致右上臂高位不完全离断,伤后3小时入院。检查:神清,色苍白,血压无法测出,脉搏86次/分,右肩关节前侧可见一长约125cm的伤口,肌肉、神经、血管外露,可见胸大肌、三角肌、臂丛神经断裂,血管均栓塞,污染重,有较多渗血,右前臂肿胀明显,畸形,右手各指末梢血运差,感觉无。诊断:右上臂高位不完全离断、右肱骨上段骨折。
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1 全身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及周围血管充盈度。必要时可对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病人由于手术出血多、时间长,极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而低血压;血容量不足而发生吻合口血管堵塞,肢体缺氧影响组织愈合,且易导致肢体水肿,影响肢体存活,因此护理人员一旦发现:病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CVP下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②密切观察尿量、尿色、PH值并准确记录掖体出入量:对高位离断的病人,如发现每小时尿量小于30ml,24h尿量不足500ml,应高度警惕,急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注意观察有无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③密切观察体温和神志的变化,术后3天内病人体温保持在38.5度以内、神志清楚可考虑为吸收热,如体温继续升高伴神志模糊应考虑有无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2 再植肢体远端末梢血运及皮温的观察 ①血管危象的观察:断肢再植成功与否取决于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发生的时间不一,多发生在术后3日内,以术后10~24小时多见,偶有见于术后1~2周,包括血管痉挛和栓塞,由此而发生的局部循环减少,甚至停止。动脉危象表现为断肢皮肤苍白、干瘪、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过缓,针刺无渗血等。观察时注意白炽灯,在日光下观察肤色改变,肤色变化易被发现。静脉危象表现为断肢肢端皮肤变紫、肿胀,皮温下降,皮纹变浅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针刺渗血,初为淡紫色,继之为鲜红色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尽快处理或手术探查。一般认为在出现血管危象后的4~6小时内行手术者,挽回的希望最大[2]。②皮温的观察:再植肢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室温太低易引起血管痉挛,过高会引起血管扩张充血,均不利于再植肢体的成活。麻醉后体温一般较低,病室温度要求控制在20~25℃,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好禁烟宣教。局部用60W的白炽灯照射,距离30~40cm。使再植肢体的皮肤温度在33~35℃之间[3]与健侧相比温度相差2℃以内。与健侧相比温度相差3℃以上,肢端由红润变苍白,大多是由于动脉栓塞所致;与健侧组织的皮肤温度相差逐渐增大,在24~48小时后温度相差达3℃,肢端由红润变灰紫色或暗紫色,多数是静脉栓塞所致的表现[4]。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然受到外伤手术,担心愈后不好而情绪低落,考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思想负担重造成患者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均可导致血管痉挛,循环障碍,极易导致手术失败。对此,我们应对患者进行认真的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目前存在的情况,使患者尽快从应激状态中恢复过来,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
4 功能锻炼 再植成功后,再植肢体功能锻炼至关重要,术后2周,再植肢体基本稳定,软组织基本愈合,在不妨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5日起即可在控制下被动轻度活动手指,包括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否则,极易发生肌腱粘连,影响功能恢复。应指导和协助患者有控制的进行,活动的力量和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术后3周,缝合的肌腱已基本愈合,主动和被动活动的力量和幅度即可加大。但切忌粗暴的被动活动或用力主动活动,以免将缝合的肌腱撕脱。并注意防止拇指内收、掌指关节伸直及腕关节屈曲等非功能位,以免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1例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右胫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