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
|
28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 护理学 静脉留置针 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主要适用于长期输液、输血及动、静脉抽血、化疗等治疗,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材料与血管的相容性好,且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中保留72小时,即可减少穿刺的次数,保护血管,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又便于给药和抢救,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基于教学为临床服务的思想,我们在护理技术实验课上,安排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旨在使学生掌握此项技术操作,将来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通过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观察,发现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较低,现将穿刺失败的原因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04年中专护生43人,其中女42人,男1人,年龄均在18~19岁之间。
1.2 方法 先由教师讲解静脉留置针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由教师进行示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模拟病人进行操作。
2 结果 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15人,失败28人。
3 原因分析
3.1 精神、心理因素 由于初次进行此项操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心理紧张、害怕、手抖,致使穿刺未成功。
3.2 对静脉留置针结构不了解 有三名学生在进针前将针芯拔出又送回,导致针头不锋利;5名学生在穿刺前未按要求旋转松动套管,套管和针头连接过紧,在送套管时用力过猛,针头穿透血管壁。
3.3 持针手法不当 持针时,拇指、食指持针不牢,针头不稳。
3.4 进针角度掌握不好 多数学生进针时,针头和皮肤的角度未达到15度,致使针头在血管上浮行,不能刺入血管;个别学生在进针时的角度过大,甚至>45°使血管穿透。
3.5 进针的深浅度掌握不好 部分学生见针头刺入血管后立即送套管或拔出针芯,没有压低针头角度再进针少许的步骤,使套管在血管内迂曲,造成输液不畅,有的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局部出现肿胀、隆起。
3.6 静脉选择不当 选择穿刺的静脉较细或距离静脉窦和关节较近。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和普通的输液针头比较,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加之护生心理素质欠佳,技术不熟练及静脉选择不当,导致穿刺失败。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穿刺前,先将头皮针连接输液器,插入静脉帽,并排气。选择粗而直不宜滑动的静脉并且离关节要远。穿刺时,手持静脉留置针的针翼,外套管借助针芯一起,以15~30°角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少许,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打开输液调节器,待输液通畅后退出针芯,妥善固定留置导管。输液结束,从静脉帽内注入稀释肝素溶液或生理盐水封管。再次输液时,以2%碘酊、70%乙醇严格消毒静脉帽的胶塞,把连接输液器头皮针刺入静脉帽即可。
参考文献
1.丁言雯.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防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 下一个医学论文: 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