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防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 |
|
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防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再发脑梗死 预防知识 健康教育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残率十分高占70%~80%,一旦患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笔者对79例再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预防知识调查,发现对预防复发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此种情况,我科护理人员对再发患者进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重视预防,减少再患病。
1 临床资料
1.1 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再发性脑梗死患者79例,占同期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13例的15.4%,女23例,男56例,年龄25岁~84岁。
1.2 诊断方法 采用X线计算机(CT)平扫(螺旋)或MRI检查确诊。
1.3 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静脉用血栓通、丹参、奥扎格雷钠等药物,口服阿斯匹林、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及原发病的治疗。出院时按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本组资料的愈后:基本治愈28例,显效21例,好转18例,无变化9例,死亡3例。
2 调查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对预防措施的认知情况 (表1)
表1 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对预防措施的认知情况
调查内容 患者的回答情况 预防复发的措施 基本治愈28例 显效21例 好转18例 无变化9例
知道 % 知道 % 知道 % 知道 %
正规治疗原发病 21 75 16 76 14 78 5 56
避免诱因 20 71 17 81 13 72 6 67
注:进一步X2检验结果显示基本治愈的患者对预防的重视程度高于其它患者。
3 讨论
3.1 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患病率为459/10万,病残率十分高占70%~80%,复发率4%~14%,近年来其复发率有上升趋势[1],本组资料复发率达15.4%,与文献报道相符。患者再发病后原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意义。本组资料表明仍有一部分患者对预防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十分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3.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宣教知识的理解程度,向患者或家属进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3.2.1 再发病机理 患有脑梗死的病人,说明机体已经具备有形成血栓的三类基础因素:血管内皮损伤、血液质的改变、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等因素,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复发,因此得过脑梗死的病人,一定要尊医嘱及时针对脑血栓形成的基础因素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才能有效地防止脑梗死的再发。
3.2.2 防止脑梗死再发必须做好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低血压、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状态。高血压是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其中舒张压与卒中有明显关系,而高血压又是一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长期有效地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中风的发生;脑梗死再发的第一重要危险因素是心房纤颤;糖尿病可以引起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和局灶性增厚、局部血管闭塞。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应以降压、调控血糖和降低血液黏度为主。②导致脑梗死再发病的诱发因素:Ⅰ季节变化:脑梗死常年发病,但多在季节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形成发病高峰,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变化较剧烈时,一年中形成两个小高峰,分别为秋冬和冬春交接; Ⅱ情绪波动时:如精神郁闷、长期压抑、精神激动、过分紧张等;Ⅲ[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Excel在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28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