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肺心病病人的夜间观察与护理


 肺心病病人的夜间观察与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所致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加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病情易变、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夜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忽视护理观察,错过抢救时机,现结合临床上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对25例肺心病病人的观察,谈谈护理观察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所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共救治肺心病患者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50~60岁16例,60岁以上13例,病情好转出院者22例,死亡7例,其中夜间死亡5例,可见夜间是肺心病患者的高危时段。  2  夜间陪、护、患情况分析   2.1  夜间患者自身生理特点,夜间患者逃走神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腺分泌增加,大脑皮质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气道阻力增加,易发生或加重呼吸衰竭。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跳减慢,而且又由于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及膈机上移,都加重了心脏负担,易发生或加重心衰。本组病例中,夜间死亡人数和总死亡人数之比为5:7,占总死亡人数71.4%,因此,肺心病病人的夜间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2.2  夜间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夜间生物钟紊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身体极度困乏,且夜间仅一人值班,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2.3  陪护方面的因素  肺心病患者病程长,长期陪护病人致使陪护的家属往往极度疲倦,加之不能适应夜间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难以向医护人员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3  观察与护理  夜间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常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掌握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助于观察和判断病情,同时根据肺心病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湿化和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夜间易发生疾液浓缩及聚集,加之夜间咳嗽反射减弱,排痰功能低下,致使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使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肺的外呼吸功能减弱,而加重病情。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呼吸道湿化和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氧疗的护理观察  肺心病患者治疗中予以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气吸入。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易脱管、阻塞。因此,应经常检查保持其通畅。同时向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嘱其不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紫绀等情况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浓度和流量。  3.3  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如患者出现嗜睡或烦躁,表情淡漠,精神错乱,神志恍惚,夜间兴奋,失眠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肺性脑病的抢救准备工作。  3.4  随时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吸痰、气管插管、呼吸机等,以便随时抢救病人。  3.5  慎用镇静、安眠药  重症病人避免使用镇静药和安眠药,以免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病人烦躁不安时要警惕呼吸衰竭,切忌随意服用安眠药,镇静药以防诱发或加重病变。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影响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因素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国际眼病中心病房管理体制探讨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冠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变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冠心病的自我保健疗法
    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及其意义
    外科疾病伴隐性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