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
|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安全护理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探讨护理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 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安全意识淡漠,执行护理操作不认真 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中若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或不认真仔细观察病情,会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1.2 护理管理力度不到位 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护士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管理者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这些都是影响安全护理的主要因素。
1.3 专业技术水平低 护士缺乏专业知识的认识,技术水平偏低或不熟练,管理着不够重视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
1.4 缺乏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由于护士社会地位低下,加之本身护士编制缺少,长期负荷工作带来护士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和压力,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故而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将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和造成不良后果。
1.5 缺乏护患沟通 一方面在进行治疗护理时,由于缺乏经验,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护士回答简单,语气生硬、态度恶劣,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和厌恶。另一方面,由于护士忙于治疗护理,没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致使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导致纠纷或投诉。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理专业面对各种的病人,应突出安全管理概念,应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与法》、《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知识,从典型事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使护士在执业中学法、懂法。自己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2.2 健全和完善护理机制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护士长、高年资护士组成。定期对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正错误,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护理文书书写是否及时、规范以及各级护理制度、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科室违反操作造成差错事故者,要及时上报护理部,并给予严肃处理,增强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士长加强科室管理,制定相适应的奖惩措施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使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重视专业技能培训,依德管理 搞好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采取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让护士不断充电,把护士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防止护理纠纷的技术保证。
2.4 严把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
2.4.1 关键病人 对危急、重症病人,疑难病人、手术病人及各种特殊治疗病人,要进行重点交接班,严密观察病情。
2.4.2 关键制度 严格执行重点护理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2.4.3 关键科室 对重点科室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如急诊科、手术室、产房,做到警钟长鸣。
2.4.4 关键时间 合理安排节假日、双休日、中夜班及护士少工作忙时的班次,避免发生班次放空挡及通宵班的现象。
2.4.5 关键人员 对护士长、新上岗的护士及进修、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人员,经常进行教育、培训。
2.5 加强护患沟通、避免护患纠纷 护士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掌握沟通技巧,经常与病人进行交流,对一些文化素质差的病人过激的语言、行为应做到心平气和地去解释,面带微笑、体谅,用实际行动去感召他们,提高病人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避免护理纠纷,对病人最为敏感的收费的合理性,护士要及时与病人沟通所需费用。提供一日清单,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和要求,及时提供帮助和查询,化解因费用引起的护理纠纷。
3 小结 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护士,必[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多媒体与网络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认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社区护士临床培训的分析与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