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前 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
|
术前、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在手术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重大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水平,手术作为一种严重心理应激,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通过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和生理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模式只是机械地完成手术配合,对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等不良反应关心不够,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我院手术室从2004年~2005年,对择期手术患者常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的整体护理措施,认为术前护理干预及术后随访对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及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982例病人的护理实践,对其重要性做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82例患者中,男性464例,女性518例,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6岁。手术种类包括:普外科手术155例,骨科手术190例,妇产科手术293例,泌外科手术135例,五官科手术43例,脑神经外科手术112例,其它手术51例。麻醉方式:选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的539例,连续硬膜外麻274例,颈丛麻醉69例,全麻68例,其它麻醉42例。
2 方法与分析
2.1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生理变化
2.1.1 心理的变化 由于手术被看着是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与不幸,是困扰许多手术病人的主要应激反应,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焦虑情绪往往能降低病人的痛阈及耐痛阈,结果在术中及术后均可增加一系列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如感觉痛苦,肌肉紧张,卧床不起等。这些反应都能影响手术预后,所以临床上不少病人虽然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自我感觉不佳。随着手术的临近,应激反应倾向加剧,特别是病人进入手术室初期,新的环境条件,手术开始的紧张气氛等,对病人往往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病人应激反应加剧,表现为紧张和恐惧变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难以控制,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遇到紧张性事件期间的痛苦情绪是由经历同此前的预期间的不一致造成的。认为,当一个病人知道了他希望知道的各种真实信息后,对各种应激性医疗程序的害怕情绪就会相对减轻,忍耐性增强。据此,我们认为术前应用提供信息,矫正认知,松驰训练等心理学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调节病人的期望与术前焦虑水平,并增强病人信心与自我控制感,从病人的心理期望分析可得术前的访视工作十分重要。
2.1.2 生命征变化 很多实验数据表明,通过心理干预手术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初期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中病人安静入睡,麻醉记录的镇静药需求量减少。说明病人通过术前的心理干预,即术前访视,达到了缓解病人的焦虑心理,降低了病人术前应激程度。
2.1.3 心理需求 术前病人最想知道手术方式及术前的检查意义,术前的饮食要求,手术体位,手术中应如何配合,担心手术疼痛。担心手术留下瘢痕、手术费用支付不起及术后卧位及置管的意义,麻醉方式,手术环境介绍,术前戒烟指导,减轻疼痛及不适,并发症的预防,术后营养及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剖宫产手术的病人还担心剖出的婴儿是否健康,是男的,还是女的。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则担心术后性生活问题,乳房切除术后的病人担心不具备女性所特有的美,是否将失去做母亲的选择。截肢术后的病人将失去生活的信心,等等。诸多因素困扰、困惑使的病人迫切希望得到我们医护人员的术前访视及术后健康指导。有数据表明,99%的病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
3 据于以上诸多方面的因素,术前访视及术后的随访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应充分掌握术前访视的目的、内容,了解手术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状况,真心面对,耐心、细心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安抚病人,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规范语言、注意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流工具,起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导致患者产生反作用,应了解患者的需求。由于手术患者的主导心理是焦虑恐惧,护理的中心任务是使患者感到安全减轻焦虑心理,我们进入术前护理干预,阐明手术的重要性,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给予肯定的保证,支持鼓励病人,尽量避免消极暗示[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程序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中运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产科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