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沟通中身体语言的应用体会 |
|
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沟通中身体语言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 身体语言 机械通气
人工通气是指通过鼻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管,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但是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限制了患者的发音,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给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带来了障碍。身体语言又称行为语言,是语言中的一个类型。身体语言主要通过手势、姿态、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眼球运动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替代言语表达意思,并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1]。笔者调查了86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对护士使用身体语言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5年7月至多2005年12月建立人工气道病人86例,其中男51例,女32例,年龄在16~69岁;其中气管切开9例,经鼻气管插管32例,经口气管插管45例,人工气道持续时间3~26天,平均11天。
1.2 方法 我们自制了手势图,全科统一。如:伸大拇指并朝上,表示口渴;伸大拇指并朝下,表示要解大便;五指伸直表示气道插管不适;握拳表示伤口疼痛等。手势基本涵盖了患者的生理感受和需求。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人工气道患者躯体方面的感受和需求通过身体语言沟通的效果,包括大、小便;口渴;卧位不适;吸痰;疼痛。由专人按统一指导进行调查,共发出86份调查表,回收率达100%。
2 结果
2.1 当患者有便意时,86例患者均表示能与护士实现成效性沟通[2],满意度达100%。
2.2 当患者感到疼痛时,84例实现基础性沟通,满意度达97.7%;62例实现成效性沟通,满意度为72.1%。
2.3 当患者想喝水时,85例患者实现成效性沟通,满意度达98.8%
2.4 当患者吸痰时,86例患者均实现成效性沟通,满意度达100%
2.5 当患者卧位不适时,52例患者实现成效性沟通例,满意度为60.5%,34例实现基础性沟通,满意度为39.5%。
2.6 结果显示 生理感受和需求中的便意、口渴和吸痰均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实现成效性沟通;卧位不适和疼痛的成效性沟通实现低,满意度低。
3 讨论
3.1 解读患者的身体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信息传递互动的前提。虽然我们全科统一了手势,但是由于患者在个人修养和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解读患者的身体语言,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得到患者的直接资料,分析判断患者的需要,实现成效性沟通。
3.2 对于疼痛和卧位不适,由于手势过于简化,不能详细地表达具体的部位,造成了沟通的失败。Orlando提出:病人所有的行为,无论多么微小都可能是寻求帮助的呐喊[3]。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手势,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眼神等任何可以传递信息的身体语言。
3.3 ICU是一个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多变,急救知识密集,先进医疗仪器密集的地方,这对ICU护士提出很高的要求。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效沟通的进行不仅是彼此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满足病人被尊重的基本形式,使病人改变健康观念,采用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的行为,起到治疗性沟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云.身体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4;(3):697
2.吴毅.成效性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24
3.Wesley RL.Nursing theories and models.2 nd ed.Pennsyvania:Springhouse,1995.35~37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产后访视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分诊护士的语言沟通技巧与礼仪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