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心理干预在胶原酶溶盘术中的应用研究

nbsp; 13  11  1   X2 =90.65  p<0.05  表2  2组病人手术前心率、血压    组别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心率(次/min)     对照组  17.21±3.45  9.33±0.38  83.00±3.75   干预组  16.01± 0.28  9.20± 0.61  77.96 ±4.43   t值  3.0  0.31  3.7   p  <0.01  <0.05  <0.01 表3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  组别  首次手术成功  术中晕针反应  \不顺利手术   对照组  42  11     7   干预组  56  3  1   P<0.01 3  讨论 3.1  溶盘术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 3.1.1  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  术前常见的心理反应有:①情绪反应: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恐惧(对手术的危险、痛苦和后遗症的恐惧);②自我防御反应:有的采用压抑和否认;有的则采用转移、退行、合理化、投射和理智化等机制;③期望反应:期望医生技术高超、责任心强、体贴病人;手术安全,损伤、痛苦少;④心理冲突: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引起的痛苦与生命危险,因而陷入“趋—避”冲突之中。 3.1.2  术中病人的心理反应  病人进入手术间后恐惧心理更加强烈,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较敏感。临床观察表明,心理应激强烈的病人生理指标波动较大,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病人会出现较强的依赖心理,手术进行中患者会把医护人员当成唯一的依靠,此时医护人员的言行对患者的身心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3  术后病人的心理反应  在渡过手术期后,面临出现的疼痛与短时间内的活动受限,病人便会进入沮丧、失望、悲观、无助和忧虑的心理反应期。此时,情绪支持以及应用行为应对技术有助于病人度过难关。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而进入积极乐观的心理反应期;但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力学结构发生了改变,致使病人的体力劳动能力下降,这种现实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的病人来说是很沮丧的,因此在康复期临床上这部分患者会再度出现失望、悲观与忧郁的情绪,导致这类病人不坚持术后功能锻炼,生活中未注意体位及力学平衡原则,使得症状反复,这些术后“心身伤残”和情绪应激,需要得到及时良好的心理干预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3.2  心理干预在胶原酶溶盘术中的作用   3.2.1  认知心理干预的作用  术前病人的心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对人、对事的看法或观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心情和行为[2]。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可以调整病人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期望与情绪反应,使患者以正确的认知来代替不正确的认知,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从而不仅使手术得以顺利实施,而且还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3.2.2  情绪心理干预的作用  焦虑和恐惧作为一种严重心理应激,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对于焦虑者而言,疼痛的体验远比正常人强烈,甚至仅由于对疼痛的期待就可以提高焦虑水平,从而加重疼痛[3]。通过情绪干预,可以帮助病人以正性情绪去克服负性情绪,使躯体功能得到有效调节,运用丹田呼吸法来缓解呼吸症状,通过凝神法、意念集中法把病人的注意力从手术情境中散开,让患者凝神想象自己以往所经历的愉快情绪体验,使病人身心放松,对手术充满信心。 3.2.3  家庭心理干预及康复干预的作用  来自亲情、友情的关心和体贴,社会的支持是治疗心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所致疾病的良药,使患者逐渐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术后的康复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甚至社会的支持。正确的、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能增强脊柱周围腰背肌及肌腱的韧性,加强椎间盘的稳定性,防止症状复发。   综上所述,病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使患者发生不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对一例恐怖症的综合心理治疗
    住院精神病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1992 1997年北京房山区心血管病社区人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氯沙坦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慢性期
    自然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心理干预临床探讨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优生健康成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