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
|
静脉套管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头皮静脉穿刺不再是周围浅表静脉穿刺的惟一方法。为减少长期输液病人的反复穿刺,预防严重的穿刺并发症,多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发展很快。现将静脉套管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及护理与大家做以探讨:
1 操作方法
1.1 血管的选择
1.1.1 对使用静脉套管针的病人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固定的血管;
1.1.2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易过长,因为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比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
1.1.3 静脉穿刺困难者特别是晚期肿瘤病人,可应用胸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套管针。
1.1.4 输化学药物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的血管,因其对强刺激性药物容易发生静脉炎。
1.1.5 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 、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
1.1.6 烧伤病人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应先上肢后下肢。
1.2 管针型号的选择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应选用细、短的套管针。因相对小号的套管针进入机体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1 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面积8×8厘米以上。旋转松动套管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行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壁,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在沿血管前行1~2厘米,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透明敷料固定。
1.3 置管中的送管方式 正确的送管方式是: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又有针芯支撑可顺利通过皮肤,穿刺成功率在98%以上。
2 封管技术
2.1 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封管方法是将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
2.2 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
2.2.1 留置时间 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天。据研究,血粘稠度正常的病人一般可留置2~5天,最有效的期限为3天。在临床上只要注重护理,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要超过7天。
3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使用静脉套管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
3.1 静脉炎的预防 ①严格无菌操作;②减少机械刺激;③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消毒液不宜过多,并且要待干。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沖管,强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从套管针输入。
3.2 防止液体外渗 嘱病人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
3.3 防止套管堵塞 每次输液完毕正确封管,保持套管针通畅。
4 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4.1 严格掌握静脉套管针的使用范围 对于输液量大、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大的病人应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
4.2 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根据药物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在用药顺序上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输化学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输血浆、全血、3L袋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而且输完后要快速冲管,以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保持套管通畅。
4.3 在静脉套管针期间应加强健康教育
4.3.1 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
4.3.2 输液过程中,用毛巾湿热敷穿刺点上方,15~20min/次。
4.3.3 每日输完液体后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0~30mi[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6例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谈医院市场营销工作者的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