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瘘手术后PCA泵镇痛治疗及护理 |
|
镇痛组 176 148 13 12 3
对照组 202 89 43 34 36
经统计学处理,X2=57.24,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经临床观察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有25例,其中恶心、呕吐严重者4例,腹胀3例,皮肤瘙痒5例,尿潴留6例,头晕嗜睡4例,低血压2例,肌肉强直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消失。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有57例,其中恶心、呕吐27例,尿潴留19例,腹胀11例,无皮肤瘙痒、低血压、肌肉强直等情况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宣教 术前病人神志清楚,可以正确理解医护人员对他所做的宣教,加深病人的记忆,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师向病人讲明术后止痛的重要性:痔瘘手术后疼痛刺激可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代谢明显增加,并影响病人的休息、睡眠,严重者可加重病人的不良情绪,上述这些情况都极不利于病人术后机体的恢复,使病人接受并配合麻醉师进行PCA泵治疗,并由护士向病人展示样品,并简单介绍一下PCA泵的原理及其安全性,护士还可以应用录象带、小册子等方式向病人进行宣教,或请病人与使用过PCA泵的病人交谈,介绍使用方法及好处,尤其要讲明使用镇痛泵不会影响伤口愈合,可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焦虑和改善病人术后营养,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使病人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以消除思想顾虑,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利于PCA泵的治疗达到最佳效果[2]。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电监测 监测呼吸、循环是使用PCA泵的护理重点,因吗啡、芬太尼等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窒息、肌肉僵直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如发现或处理不及时,常导致呼吸停止、循环抑制及心脏停搏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青少年病人的发生率较高,所以对使用PCA 病人常规进行心电监测或定时测定生命体征、HR、SPO2、ECG,对于止痛效果差者,护士应及时请示麻醉师,追加其它止痛方法。
2.2.2 疼痛观察与评估 病人术后应用PCA泵30分钟后护士应进行疼痛效果评估和对比,如果病人疼痛仍未减轻,焦虑情绪加重,应通知麻醉师调整止痛药物的剂量或注入速度[5]。
2.2.3 局部穿刺部位的护理 镇痛期间应严密观察导管固定是否牢固,有无扭曲、脱出,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局部皮肤有无发红、瘙痒,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更换穿刺部位,并告知带管病人的活动方法和注意事项[6]。
2.2.4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2.2.4.1 呼吸抑制 PCA泵止痛最危险的不良反应为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以吗啡为最严重,表现为开始呼吸频率减慢,继而呼吸运动不规则,致通气量明显减少,最后出现呼吸抑制,每分钟呼吸次数小于10次 ,甚至停止。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可以用纳洛酮静脉注射,同时立即供氧,严密监护。本组病人中有2例病人主诉胸闷、憋气,但心电监护无明显异常,对症处理后好转。
2.2.4.2 恶心呕吐 术后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此止痛泵药物配方主要为阿片,其引起呕吐是由于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所致,病人往往出现烦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改变。为预防该反应,我们在止痛药物中加入氟哌啶或恩丹西酮,此类药物通过对脊髓冲动传导的抑制可减少内脏不良反应向中枢传导,从而可产生镇静和镇吐作用。并及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和热情服务,细心地照顾病人,所以本组病人此反应发生率为2%。由于个体差异很大,仍需密切观察带泵病人有无此反应,一旦发生,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同时按医嘱给予胃复安针10mg肌肉注射,严重者请示医生及时处理[3]。
2.2.4.3 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主要是由于麻醉后神经麻痹或膀胱括约肌痉挛所致。应用PCA泵的病人应严密观察排尿情况,尤其是骶管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的病人,可在术前放置导尿管,并将拔除导尿管安排在镇痛结束之后,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排尿时间和尿量,如病人出现尿潴留,可采用按摩膀胱、热敷下腹部等方法诱导排尿,在诱导排尿失败的情况下,则需要导尿,本组病人尿潴留发生率为4%。
2.2.4.4 抑制肠蠕动 由于PCA泵使用的止痛药物主要为吗啡、芬太尼等,此类药物能抑制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16例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