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瘘手术后PCA泵镇痛治疗及护理 |
|
痔瘘手术后PCA泵镇痛治疗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微量麻醉镇痛泵(PCA泵)用于痔瘘手术后病人的镇痛与传统镇痛方法效果的比较,提高痔瘘手术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择378例痔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采用PCA泵持续硬膜外注入镇痛混合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法镇痛。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CA泵用于痔瘘手术后病人的镇痛其镇痛效果稳定、持续、药物用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副作用降低,提高了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痔 肛瘘 镇痛 护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痔瘘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术仍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可靠、彻底的医学方法之一[1],由于手术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病人手术后伤口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病人思想顾虑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各种需要的满足。我院自2003年12月以来采用 PCA 泵施行术后镇痛,至2005年3月共施行17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虽然镇痛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是通过医生护士细致的观察,科学的分析,合理的防治,病人的恐惧心理和疼痛折磨可得到消除或缓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手术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镇痛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痔瘘手术后病人378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4.5岁,其中男性177例,女性201例,包括肛瘘51例,混合痔141例,内痔86例,外痔80例,肛周脓肿20例。378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176例(男81例,女95例);对照组202例(男96例,女106例)。
1.2 镇痛方法 所有病人手术前常规鲁米那钠和阿托品肌肉注射,镇痛组均选用L4、5间隙硬膜外穿刺、尾向置管注入麻醉药并手术,手术中止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泵持续注入镇痛混合液(配方:生理盐水60~200ml+ 氟哌啶3~5 mg 或恩丹西酮4~6mg+吗啡6~8mg或芬太尼0.3~0.4mg+0.15%布比卡因100ml+氯胺酮20mg),剂量根据年龄、体质、耐药性变化随时调整,给药速度1~2ml/h,直至全量注完,持续48~72小时。对照组均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后手术,用1.5%利多卡因,首剂总量15~20ml(对全身情况较差或老年人的用药量酌情减少),术后按需常规用度冷丁50~70mg或安痛定2~4ml肌注或口服布洛芬、强痛定镇痛。两组术中、术后均监测止痛效果,测定HR、 BP、 SPO2、 R 、ECG,直到PCA结束。
1.3 镇痛效果评定标准 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肛门周围坠胀感、睡眠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口述描绘评分法(VDS)结合镇静评分(Ramsay镇静状态评估分级法[7])将镇痛效果分为优良(镇痛效果好,肛门周围无坠胀感,夜间安然入睡,病人满意)、一般(稍有疼痛,坠胀感轻,能耐受,病人较满意)、差(疼痛明显,肛门区坠胀明显,持续大便感觉,病人难以入睡, 需追加安痛定、强痛定或杜冷丁止痛)三类[4]。
1.4 镇痛结果 以上两组病人中,镇痛组绝大多数病人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占镇痛人数的90%以上,并且生命体征较稳定;而对照组镇痛效果较好的病例数明显少于镇痛组,占对照人数的62%,且并发症较多。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镇痛组与对照组疼痛效果比较如下表:
镇痛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优良 一般 差
镇痛组 176 148 25 3
对照组 202 89 75 38
经统计学处理,X2=68.26,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镇痛组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4h~ 8h~ 24h~ 48h~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16例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