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PAP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
|
BiPAP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BiPAP呼吸机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它是在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IPAP)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降低呼吸功及氧消耗量,促进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呼气时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防止小气道陷闭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缩[1]。BiPAP呼吸机的应用,有效地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在重症监护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BiPAP呼吸机(有创)辅助呼吸机抢救治疗呼吸衰竭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5~78岁;其中脑出血18例,重度颅脑损伤14例;应用BiPAP呼吸机,设定(S/T)模式(自主呼吸和时间切换)和T模式(时间和切换),初始IPAP为6~10cmH2O,视病情逐渐增加12~24 cmH2O;EPAP为0~5 cmH2O。备用F为12~16次/分。吸呼时间比1:1.5~2,Fio为0.4~0.5,插管(或气管切开)2~40天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血气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存活3天以上者24例,占75%。
2 护理方法
2.1 室内通风,空气流通,维持室内温度18~22℃相对湿度50~60%。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
2.2 对于清醒的患者,操作前要向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以取得配合,对躁动,昏迷患者或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为防止患者自行拔管损伤气道,应用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并加强巡视。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在监护过程中,通气良好的表现是:安静/生命体征平稳,胸廓呼吸起伏适度,末梢循环良好,SPO295~100%[2]。使用呼吸机前后半小时均应监测血气分析,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待血气平稳后,每日监测1~3次,便于调整相关参数。
2.4 人工气道的湿化 保证充足的液体量,每日2000~3000ml,湿化气内放置蒸馏水,并给予加热湿化,温度在28~32℃,每日更换一次,雾化吸入2~4次/日,将有解痉挛抗感染,稀湿粘痰的药物送到终末气道。
2.5 吸痰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前要配合翻身叩背,自下向上,由外向内,反复叩拍,持续5分钟左右,吸前要给予2分钟的纯氧或高浓度的氧,做好氧储备以免发生低氧血症,操作时吸痰管不带负压下到气道底部后打开负压旋转向上提拉吸引,气管切开者插入深度30cm左右气管插管病人插入40~50cm,动作要轻、稳、快,每次<15秒,吸痰过程中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如出现气道痉挛紫绀、烦躁时,应立即停止,并加大吸氧浓度。吸氧过程中感觉有抵抗时,切勿强行下管,多是痰液粘稠形成痰痂所致,应气管注入3~5ml生理盐水,充分湿润后再行吸引,痰液粘稠时需反复湿化,反复彻底吸引至痰液变稀薄,吸痰用物每24小时消毒一次。
2.6 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的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对营养的需求更高,鼻饲饮食效果不佳时,可给予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3]。
2.7 心理护理 多巡视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能发音的患者可采用书写、打手势、摇铃等方式与之沟通,避免患者出现烦躁心理,多鼓励安慰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2):130~134
2.刘喜文,高建新,钟月霞,等.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04~105
3.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92~393
上一个医学论文: 病房 意见本 更换 医患心声交流本 带来的启示 下一个医学论文: 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