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组织行为学在提高 窗口 护士素质中的应用

伤人六月寒” 2  过硬的业务素质是搞好“窗口”服务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业务技术是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项操作,为抢救病人争夺宝贵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2.1  人机关系  即人与机器(或仪器)的关系。行为学将人机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机协调,即操作人员按照机器的技术要求,掌握和运用有关的熟练技巧,操纵机器的运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个体感到得心应手,没有紧张和焦虑感,此为人机协调;另一种是人机失调,即对机器操作不熟练,出现失误,感到紧张,称为人机失调[5]。急诊科配置设备、仪器较多,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八大件”达到人机协调,这样才能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2.2  综合理论知识  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应既能应对内科病人的抢救,也能承担外科、妇科、儿科等病人的抢救工作,还包括院外急救。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良好的综合业务素质、丰富的各科理论知识。如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奥德弗的ERG理论指出人们的需要分三类:①生存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②相互关系需要,包括社会、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和谐,相互尊重的需要。③成长需要,包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6]。正如急诊患者病情凶猛,生命危笃。家属为之惊恐万状,不知所措,或过分不安对患者态度失衡。家属的种种表现都会使患者在感情上受到不良影响。此时,病人及家属都有一种强烈的生存需要。那么,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一方面应迅速、熟练、有条不紊地救治患者,减轻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另一方面应安慰患者及家属要面对现实,沉着应对,帮助患者和家属在精神上树立信心,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抢救工作。这也正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现。 3  健全的心理素质是“窗口”服务的保障  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绪、意志、性格等。 3.1  言语自控能力  急诊病人由于病情危重或意外伤害产生焦虑、烦躁、自制力下降,对外采取攻击态度。由于迁怒的心理机制,常把怒气发泄在护士身上。在此状态下,急诊科护士应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冲动与行为,保持头脑冷静,调控自我情绪,妥善处理,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3.2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反馈  急诊科护士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病人获得满足,病人便会产生一种感激、体谅、尊敬、信赖的心理反应。而且,对病人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增强了治病的信心。这种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便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4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窗口”服务的基础  急诊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生物钟无规律,非常辛苦。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压力与工作绩效成反比。压力大,工作绩效降低,差错事故率高[7]。由此,急诊科护士应掌握一些排除或控制压力源的方法,如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饮食合适,睡眠充足等等,来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能力,保持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任。   综上所述,将“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素质,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的管理中,对改进急诊科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适应新时代护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73 2.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61 3.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86 4.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106 5.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93 6.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228 7.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356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硅凝胶植入物辐照灭菌后组织相容性和致
    骨痂组织冰冻切片前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脑心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结构影
    补肾健脾中药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 
    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进展
    脑干损伤早期白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