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
|
浅谈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 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创伤,并不是药物和打针可以完全解除的。通过观察和了解18例患者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协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坚持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疗养康复 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提高,患者已不满足单一的打针、吃药,现在的患者已越来越要求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细致、及时的心理服务,就像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对于康复期的患者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心理护理成效已得到大家的认可。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慢性病疗养院,在2004年至今共收治了疗养员88例,其中因外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手术后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1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31岁,平均年龄43岁。
2 护理方法 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一入院,我们就热情微笑接待,一般安排在设有两张床位带有卫生间的病室,允许家人陪伴,亲朋随时探望,室内设有电视机、报纸,患者可练书法,听音乐,院内设有麻将、扑克牌、乒乓球等物品供轻患者娱乐,每遇节假日组织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对活动不便者,配备轮椅或者拐杖,经常和患者谈心,解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安慰。
心理护理:尊重病人,一视同仁,由于患者失去了躯体的完整性,通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多表现为悲观、失望、冷漠、自卑。因此,在护理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人格,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知识多少、来自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平等对待,既要严格遵守院里的有关规定要求患者,又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反应,经常与患者谈心,并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支持,让其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树立起自信心,并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疾病。
体贴病人,注重语言,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残疾人心理变化的最大特点,如表现为敏感、多疑、护理人员的行为、态度、语言均会对患者产生影响,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有多大。患者可以通过护士的语言来评价她的工作,通过语言来感受院里的冷暖。因此,我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貌、态,将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言行中,把微笑及高超的护理技术一起带给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树立起自信心。
正确对待残疾,消除不良心理阴影:由于患者肢体残缺,自我形象紊乱,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往往陷入严重的焦虑之中,不思饮食、目光呆滞,严重的处于意识朦胧状态。我们要随时注意关心患者,严防伤害其自尊心,并分散其注意力,引导患者注意力转移到经过努力较容易实现的康复目标上,一旦获得成功将会缓解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并在生活上尽量满足其需要,让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关心,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之正确对待残缺。对少数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积极引导其往好的方面想。鼓励患者宣泄心中郁闷,释放不良情绪,并替其保密,以取得患者信任,使其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目标,也可以让同一类患者共同生活,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通过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依赖性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在护士及家人的细心照顾下,依赖性产生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现象,一般通过康复锻炼会自行消失,但有部分患者由于习惯的养成,反而产生过度依赖,如患者不想训练,乐于接受别人的照顾,认为既已残疾,就应当接受照顾的错误观点,这将不利于肢体的康复,会严重影响康复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帮助患者共同制定一套渐进性科学的训练计划,根据肢体恢复的程度,鼓励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部分生活自理,通过有序的行为强化和心理疏导,防止依赖性的形式。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不讲卫生和不整洁者,要嘱其每周洗澡两次,及进更换衣服,坚持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定量,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保暖,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家属的不良情绪亦会感染患者,如一位来自绍兴患者到了周末,因家人没来看望,引起了情绪波动,心理烦躁不安拒绝治疗,经了解原因后,及时与其家人联系,了解到因单位临时加班而没时间过来,等忙完工作后会马上来探望的,误会消除后,患者又主动要求治疗了。因此,我们要求家人和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围手术期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心理分析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