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 |
|
真相。一些人对献血知识一知半解,把献血和医院抽血化验同等理解,空腹献血而出现献血反应,个别献血者因单位在献血后给献血者补假休息3几天,因此,即使刚下夜班也要参加献血,结果献血时因过于疲劳而发生反应。上1.22所述的消防队干部,虽然他已经是第三次献血了,但献血前夜因市区某化工厂火警,执行任务至凌晨4时多,没有得到休息,早上八时多其他同志献血时他也参加了,结果因过于疲劳而发生反应。
3.3性格内向,献血后得不到周边人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他们的亲人或好友,对他们参加无偿鲜血活动不但不支持,反而嘲笑责难,增加思想负担,引起不良后果。这种反应一般发生在年龄刚满18岁的中学生中,他们思想发育未成熟,往往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不多不深,凭年轻人的热情,见别人献血,自己也参加。当受到亲人或好友的非议时无法正确对待。上述的2例特殊反应就属于这一类型,这种情况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特别是在中学生中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时,应做过细的宣传和血液生理知识的解释工作,有条件的应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从法律上说,年满18周岁属成年人,具有行为的自主能力,但我们应以人为本,人性化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无偿献血才能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了解了不同人群可能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就可在招募献血员或开展献血前的宣传动员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说明,指导献血者科学献血,消除顾虑和隐患,尽量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4对献血反应的处理献血反应发生后,现场采血及监护人员不要惊惶失措,大声呼叫医生,这样会增加反应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反应,并会影响周围献血者的情绪。所以,医务人员要沉着镇静,从容处理,使反应者平卧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解松衣领扣,轻度反应者一般给以心理安慰,精神鼓励,说些轻松的话题转移献血者注意力,很快就可以恢复。对中、重度反应者,可在内关、人中、中冲、素膠、前发际等穴位进行指压、按摩或施针(有恶心呕吐者加合谷、足三里穴),很快就可恢复正常。在132例反应者中,除2例出现精神异常的特殊者给多虑平、安定等药物治疗外,其余均无需用药物治疗。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保健护士在社区家庭育儿服务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