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脓性关节炎置管冲洗的护理 |
|
化脓性关节炎置管冲洗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化脓性关节炎治愈率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 1月至2004年 1月我院治疗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采用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即置管组与传统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化脓性关节炎采用置管冲洗法是否有作用。 结果: 经整理资料,采用计数资料分析观察炎症转归等级资料差别极显著(P<0.01),以置管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组。结论:化脓性关节炎置管冲洗法对促进炎症局限治疗有作用。
关键词 化脓性关节炎 置管 冲洗 护理
既往对化脓性关节炎多采用口服药物,注射疗法或手术引流与病灶清除,但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痛苦与经济负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采用关节腔置管冲洗与药物留置法,对促进疾病转归有较好作用,且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30岁,最小者7岁,平均年龄2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例,初中15例,小学35例;病程分为7天、5天、3天;有外伤史30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10例,无明显诱因者20例。入院时最高体温达41℃,最低体温38℃,平均体温38.5℃,白细胞计数平均13.2×109/L。
2 护理要点
2.1 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抽签简单随机分为置管组与传统护理组,每组30例。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准备 收集病人的资料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患病史、遗传史,因患肢疼痛不能行走而紧张不安,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向其说明冲洗治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促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使病人尽快熟悉与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
2.2.1 相关疾病知识指导 向患者讲解化脓性关节炎病变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而浆液性渗出期为早期,在此期治疗得当,渗出液完全可以吸收,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2.2 相关治疗护理方法指导 化脓性关节炎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保全生命、尽量保留关节功能。早期应用足量而有效抗生素,局部制动,抽脓及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切开排脓及冲洗。如处理得当,可获得满意疗效。控制感染,及时控制高热,防止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患肢固定保持患病关节功能位,防止非功能位挛缩或僵直,减轻疼痛并可预防病理性脱位,可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改善关节功能[1]。2.3 置管冲洗与药物留置护理要点 置管冲洗术后平卧,患肢保持屈曲位,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每2小时一次,直到稳定。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如引流液颜色为深红色,说明伤口有渗血,术后1~2天引流管易被脓液、凝血块、坏死组织等堵塞,每日用8000~10000ml冲洗液快速持续冲洗,速度为80~100滴/分钟,每隔2~3小时放开活塞1分钟,使液体直线冲入关节腔,使关节腔膨胀,以免关节囊发生挛缩,在此期间,应有专人守护,以免关节囊过度膨胀或使冲洗液漏出[2]。持续冲洗3天后,冲洗液酌情减至4000~5000ml/天,10天后因肉芽生长,病灶变小,冲洗液可减至2000~2500ml/天,此时可嘱病人做轻微的关节肌肉收缩运动,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以预防关节内粘连和强直。加强巡视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而药物留置从一侧注入注射用生理盐水,使用另侧针头流出,反复冲洗直至流出液变为清亮,然后注入选用的抗生素,每1~2天一次,直至关节液变清,培养阴性、症状及体征消失。
2.4 传统护理要点 以往的护理侧重于病人的疾病。如:按时发药、注射,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而忽视了对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以及关节活动与锻炼方面的指导,导致病人出现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功能未恢复正常水平。2.5 两组护理疗效观察指标与标准
2.5.1 两组护理疗效观察指标是以病人自观感受及医生与护士共同检查自评炎症转归的情况有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2.5.2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病人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局[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CT导向下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混合性中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