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应用腹腔镜行胆囊摘除术、因其损伤小、病苦轻、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重要器官发生生理退行性变化,应激性、代偿、修复、愈合、消化吸收等功能减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疾病,对该手术会有潜在的危险。我们通过采取术前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和治疗其它器质性疾病、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促进了老年病人的早日康复。 1  术前准备 1.1  术前检查  老年患者除了胆囊疾病本身外、多数还并发其它器官的疾病,因此应全面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检查:①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②肺功能。③肾功能。④营养代谢状态。⑤肝功能。⑥内分泌功能。⑦血液系统等。有异常者积极治疗,病情稳定的方可考虑手术。 1.2  心理准备  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麻醉、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1.3  生理准备  老年病人常伴有其它慢性病,对手术的耐受力低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术前适当口服或注射高价营养提供能量。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手术后因伤口疾痛,不敢咳嗽,不能有效咳出痰液,痰液阻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肺炎、因此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运动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 1.4  其它准备  术前常规上胃管,但由于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加之老年人耐受力低,因此上胃管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进手术室之前上,或到手术室之后再上,以免引起患者不适,烦躁而增加手术危险。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及护理  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及尿量减少等全身中毒症状,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等,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和肌力恢复情况以及伤口有无渗血及胆汁样渗液。 2.2  一般护理  术后当日禁食、补液、鼓励和协助病人尽早下床活动,老年患者动作宜缓慢,术后有肛门排气,第二日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术后二周内严禁高脂肪饮食。 2.3  腹胀、排气困难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恢复缓慢,加之代偿力差,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由于缺钾出现胃肠道张力低下性肠麻痹也会加重腹胀,可采用肛管排气,针灸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协助排气。 2.4  加强排痰  鼓励患者每日深呼吸数次,由于伤口疼痛有痰液不能咳出,可帮助患者用手按住腹部。将痰液咳出。由于气管插管导致部分患者咽部不适,可采取雾化吸入减轻不适。 2.5  出院指导  无并发症发生者,一般术后3~4日可出院,伤口有覆盖的一次性无菌材料,一周左右伤口愈合良好可拆除。指导患者牢记饮食原则,宜进食新鲜、易消化、多维生素、多糖饮食、适量蛋白及脂肪饮食。禁忌饮酒及饱食。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创伤患者褥疮发生的评估及其防治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应用PCR技术对DMD患者基因缺失及携带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