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于术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对7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术前向病人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使病人认识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当天即开始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天内即可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周出院,出院时均可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行走,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康复锻炼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于术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好。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 康复 护理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而术前、术后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对76例行THA的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配合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进行THA 76例。其中男57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64.6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13例,股骨颈骨折5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2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例。手术固定方式:50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26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全部病人均在术后3~5天内开始下地活动,对于采用骨水泥固定的病人允许完全负重练习,对于非骨水泥固定病人,根据术中假体固定效果要求病人进行部分负重练习或不负重练习。
2 护理
2.1 术前康复护理 THA病人的康复锻炼包括两个方面,即术前锻炼和术后康复锻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术前康复锻炼的作用十分重要,主要目的是让病人了解锻炼的内容,核心是提
高患肢肌力,而对于因骨折而行THA的病人,术前也应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前肌力的恢复对于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很有益处,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1]。术前康复护理的重点是:消除病人对手术本身以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顾虑,使病人认识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病人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病人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在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护士应及时解释、安慰。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病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让病人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每日了解病人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的程度等,和病人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病人家属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病人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病人之间的交流,互相介绍练习感受和经验,以提高练习效率。
2.2 术后护理
2.2.1 预防并发症 病人术后回到病房后,立即在其患肢下垫一软枕,将患肢抬高,直至病人可以下地活动。并给患肢穿高弹力袜(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预防DVT的形成[2]。同时不主张应用止血药物,术后第一天开始常规给予活血去瘀药物或应用低分子肝素类等抗凝药物预防DVT并辅以康复锻炼。术后第三天起为病人增加2个锻炼项目:持续被动活动练习(CPM)和足底加压泵,可以帮助病人被动活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同时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2]。
2.2.2 康复期护理 根据术后康复锻炼的不同阶段进行护理。锻炼前劝告病人要克服疼痛,或在锻炼前30min给病人口服止疼药,使病人在无痛状态下进行锻炼,锻炼时注意将引流管夹闭,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引起感染。
手术当天,病人回到病房后,将患肢放在海绵垫上,防止患肢内旋和足跟受压,并使患肢与健肢保持15度外展中立位,在两腿之间放置两个软枕,保持患肢外展位,使足尖向上,嘱病人平卧位时保持此种位置,协助病人翻身时,让病人夹住两腿间的软枕翻身。术后6H可将床头摇高至病人感到舒适为止(一般<30度)。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每[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