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老年病人
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如骨质疏松常见,并易出现骨折,最易受损的部位是股骨颈及脊柱,往往造成残废,随着老年患者对生活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及骨科,麻醉等相关学科水平的发展,老年患者手术适应证也随之放宽。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变化,心、肺、脑等主要脏器功能低下,反应性和应激能力降低,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较一般患者多,老年患者能够顺利手术,但术后能否康复,围手术期护理特别重要。我院骨科自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关节置换和动力髋(DHS)内固定术,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 60例患者中男16例,女44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4岁,均为股骨颈骨折,其中头下型24例,经颈型20例,基底部16例,陈旧性骨折8例,新鲜骨折52例,双侧股骨颈骨折3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43例,DHS内固定17例,住院天数7~70天,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健康状况评估,对选择麻醉及制定正确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意义非常重大:①关注老年患者伤前生活自理及活动状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健康宣教,肢体功能锻炼内容;②详细询问患者有何种内科疾病,术前先给予相关处理,全面检查患者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及神经系统等情况;③指导患者训练呼吸功能,如:让患者吹气球,作缩唇式呼吸及呼吸操练习等[1];④患者入院就教会患者作引体抬臀运动(即:双肘和健腿健足同时用力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抬起臀部),既可防止骶尾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又可方便患者使用便器;⑤术前一天常规备皮,术前3小时开始输液,输入止血药及抗生素,留置尿管,备梯形枕与病人一起送入手术室并在床旁备心电监护,氧气等。
2.2 术前宣教 ①心理疏导:给患者讲解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及术后康复过程,让患者心中有数,并介绍本科医生的技术力量,找病区内同种治疗成功的病人与其谈心,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②发给每位病人一份人工关节置换或DHS内固定术后健康教育资料。使病人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能明确注意事项。③训练床上排便,以防止术后不习惯而引起尿潴溜和便秘。
2.3 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常规平卧6小时,然后抬高床头15~20°,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同时将一小枕垫放在膝后,使膝关节能有较好的屈曲,使患者更舒服[2],患足穿防外旋鞋,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以防止髋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行氧气雾化吸入,两次/日,防止肺部感染。每2小时指导患者作引体抬臀运动,避免受压部位皮肤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③指导正确的翻身方法,手术当日可以向健侧翻身15~20°,身下垫软枕,术后第一天可将床头抬高30~50°,取半卧位。第2~3天可翻身侧卧,首选健侧卧位:伸直术侧髋关节,以保持外旋中立位,胸前和身后均垫软枕。术后2~3周向患侧翻身:健腿在下略弯曲,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必须垫软枕,以防止患肢过度内收引起关节脱位。④切口引流管的护理:切口引流管接无菌负压吸引器于床旁,注意引流管位置,必须保持引流管道通畅,不折叠,不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一般术后24小时引流液少于20ml可拔管。⑤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麻醉作用消失就可指导患者主动行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远端关节运动,如: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等锻炼。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被动按摩患侧大腿肌肉,及推动髌骨的运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2.4 康复期的护理 ①关节置换病人引流管拔除,情况允许可进行膝关节曲伸练习,髋关节伸直和旋转训练,以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同时可借助CPM机被动行髋膝关节活动,CPM机开始屈膝角度从30°开始,以后每日增加5~10°,每日训练3~4小时,术后一周活动角度为90°,以后逐渐由被动活动改为主动活动。患者术后病情允许,可在医务人员协助下练习坐立,但屈髋不超过80°,如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术中无植骨,术后3天可练习使用助行器下床行走,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开[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前列腺剜除术后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