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 预防医疗纠纷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 预防医疗纠纷 关键词 输血科 质量管理 医疗纠纷 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和医疗制度的改革,公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尤其举证倒置原则的实施,促使医务人员更加重视服务质量,其中,临床输血作为特殊并存在高风险的治疗手段,如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以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几年来我们通过加强输血管理,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现将一些管理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商讨。 1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1.1 组织和强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成因主要是医务人员淡泊的法制观念,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根本保障,通过相关法律的学习,每一位医务人员都熟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逐一落实。 1.2 在工作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用血制度,避免“人情血”、“营养血”、“安慰血”的滥用,并认真做好各种登记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3 与临床建立反馈制度,广泛听取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意见、建议,以求改进我科工作和科室发展,满足临床和患者需要。 2 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1 采取院长挂帅、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检查临床用血法规执行情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协调沟通输血科与临床各科间有关输血问题事宜;定期检查输血科工作,听取临床用血情况汇报,制定措施,构建相关仪器设备,支持了输血科的工作。 2.2 质量是输血科的根本,所有工作都必须制度化,操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我们编写了《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每位同事必须认真执行。其中主要是血液入库四查六对;出库时认真检查领血单的填写项目,合格后方可发血;交叉配血:一人上班复检一次,两人上班双人双鉴;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同时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和配血结果及血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做后标本保存一周以上;试剂管理;临床用血量一次超过2000ml时经输血医师会诊,科主任签名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事后补办手续);规范了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反馈单等规章制度。有关资料保存十年。将成份输血纳入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考核指标之一,从制度管理上促使医生合理、科学、正确、有效的使用血液,完善了院科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严把用血安全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3 提高临床输血知识、培养全面输血人才 输血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还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了提高我院输血水平,曾多次派人参加本州、本省的短期培训班,再科内业务学习等,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输血人员掌握血型血清知识,免疫血清学知识、成份输血的制作、临床应用、输血与传染病等知识及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高了我院的输血诊治水平。 4 加强临床用血宣传、合理用血 输血是特殊并存在高风险的一种治疗手段,要进行科学、安全的输血,除了加强实验室工作外,还应加强宣传力度,使临床医生掌握输血指征,按现代输血理念进行输血,减少输血风险。   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印发《临床输血指南》、《临床科学用血》等资料,请血液中心专家来我院讲课,多次向临床输血人员讲授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输血知识等,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份输血的优点,输全血的缺点,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不多输;一血多用,缺什么补什么,改变了输血观念;提高了我院输血水平(2005年我院成份输血达97%)。 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服务,一旦出现差错不仅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增加不少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值得从管理等多角度进行探讨,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也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胰腺癌组织微卫星DNA不稳定与肿瘤临床
    带磁头双J导管的临床应用
    功能独立测量的临床运用分析
    伤科外敷方制备及临床应用
    妇炎消灌肠液制备及临床应用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普勒波形的临床分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临床
    用全自动电动麻醉机进行低流量麻醉的临
    面向新世纪临床医师培养的思考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全国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