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      摘要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预防,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率除与病人的病情、就诊时间及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还与病人的情绪、紧张程度,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等因素直接相关。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帮助。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7年至2004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为56.8岁。治愈36例(42.9%),好转46例(54.8%),死亡2例(2.3%),总有效率97.7%,平均住院日为27.4天。我们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急性期进行了常规的护理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对其中82例治愈及好转的患者再恢复期及出院后进行了健康指导。 2  健康指导内容 2.1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指导病人再发病后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有护士及家人协助,无并发症科再第2周做起,在床上活动,第3周科离床站立,并逐步由室内至走廊内行走,二便自理,但应有护士或家人陪同,第4周后逐步室外适当活动,有并发症者可视病情而定。  2.2  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病人的焦虑程度,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向病人讲解有关知识,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与精神紧张,使之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密切配合治疗,并给家属予指导,急性期避免探视,保证病人休息。 2.3  镇静止痛  疼痛时告诉病人放松,避免用力屏气,应依据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预防因疼痛而致的心律失常或休克。 2.4  合理氧疗  心肌梗死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死面积。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6L/min为宜,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可将流量减至3~4L/min,维持2~3日。 2.5  合理饮食  病人心肌梗死、心功下降、心搏出量不足加之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将病人合理搭配饮食。予低脂、高热量、富含纤维及维生素等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不食刺激性、油炸食物及易引起腹胀的食物,以减少便秘及腹张。少食多餐,不宜饱食,以防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疾病恢复。 2.6  排便指导  大小便的护理指导在心梗患者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常因便秘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卒死。病人常因进食减少,卧床休息而不习惯卧床排便而发生便秘,应说服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加强腹部按摩,低压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可嘱病人食用蜂蜜、香蕉等,保持每日1次大便。排便时应有人在旁守护或由护理人员协助。 2.7  重视恢复期  对AMI病人,在急性期应高度重视,在恢复期也要提高警惕。因许多并发症可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责任护士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指导工作,多讲解AMI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8  出院指导  一般病人4周后即可出院,要加强出院指导,出院后、仍需继续按冠心病治疗,并定期到医院随访。如仍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应随时到医院就诊。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4个月后可酌情恢复部分较轻工作,6个月后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指导病人戒烟酒,浓茶,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饮食;加强锻炼,防止过度肥胖;指导病人自我控制,遇事时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病人按时服药,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3  体会  通过对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机体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强,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节省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率。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脑缺血大鼠边缘系统谷氨酸及其受体
    心肌局部缺氧引起冠状动脉扩张的实验研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急性肠脂垂炎七例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神香苏合丸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